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健康消费,无效就是浪费

健康消费,无效就是浪费

后疫情时代,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健康消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因如此,包括购药、购买营养品、体检等在内的消费,已成为多数家庭的日常开支之一。然而,钱投进去却未必都能见到水花,正如中国保健协会理事刘超在《中国健康经济白皮书》发布会上所说,现在国人的有效健康消费仍然较低。

所谓有效健康消费,主要指消费者进行健康消费后,能够得到较为良好的健康效果。比如,有人花不少钱买了一屋子保健品,却因为“货”不对症,根本没能起到任何保健效果,这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资源来说,都属于极大的浪费。

经济发展使老百姓手头的富余资金多了,他们愿意主动把消费投向保健养生,无疑说明了整个社会健康意识的进步。《2020年中国家庭医疗健康服务消费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到医院就医和购买药品依旧是家庭健康的头号开销,但其所占比重正逐渐降低,只有接近六成,而购买营养品保健品、体检、制定饮食运动健康计划、参加健康课程、进行医疗咨询等“无病”时的健康服务,正在家庭健康消费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体到消费金额上,平均每个家庭的花费水平已超过5000元。

但在欣喜于人们健康意识提高的同时,也要看到因此产生的新问题。老百姓购买的健康相关产品,是否真能转化为与所付金额等值的健康回报?这就涉及到了健康产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它与公众的健康素养水平直接相关。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9.17%,比2018年提升了2.1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4.81%,农村居民为15.67%。由此不难发现,尽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逐年提高,其数值依旧不容乐观。于是,生活中我们常会见到这样的事:相当多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中老年人,把养生等同于服用保健品,将保健品认作延缓衰老、祛病强身的“神药”,大量购买,随意服用,结果就是大把的钱花出去了,追求的健康效果却一个都没实现,甚至“惹”病上身。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随着健康中国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大力推进,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需要,一系列扶持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紧密出台,健康市场将加速激活。在此大背景下,如何提升有效健康消费水平,就变得日益迫切。除继续在提升健康素养上下功夫外,更应引导公众在健康消费时从健康管理端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向。同时,相关部门要做好健康消费市场的规范工作,争取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合格、有效的产品。

标签: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