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健康管理是个动态链条

健康管理是个动态链条

近年来,我国慢病率居高不下、许多慢性病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健康管理成为热门话题。健康管理的落脚点是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21世纪高明的医学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其核心是维护健康。所以,健康管理不仅仅局限于“治病”,而应以人为本注重日常保健。

在中医看来,生命是个动态的、时序的连续过程,所以,个人健康管理也应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往复的链条。要维持健康状态,让自己少生病,甚至不生病,我们就要学会认识自己的健康状态,立足自身,规划合理的保健策略。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影响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所以健康管理要因人而异。正确认识自身的身体状态不仅是个人健康管理的第一步,更是核心。只有整体的、动态的、有针对性地把握个人健康状态,才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好的结果。要想了解自身状态,一次全面的体检固然可以提供给我们许多健康的信息,了解自己是否有器质上的问题,但是,从健康的角度说,功能状态更加重要,而这些恰恰是体检的“盲区”。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感觉达到自我了解的目的,即通过生活体验记录日常健康状态。比如,每天早起是否神清气爽、是否会口干、吃哪些食物会导致胃部不适等。做到对自己的健康“心里有数”。

第二,对自己的健康状态进行判断。如果我们平时积累了足够的专业知识,比如看专类书籍、听健康讲座、搜集健康信息等,可以借助这些资料,简单判定自己的健康状态。但是如果个人采集信息不全面、缺乏系统知识的关联,可能会导致健康判断出现偏差。此时,我们需要借助专业的机构如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等,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表征进行辨别。以气虚为例,气虚的症状特征是“无力”,但在不同人身上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同样是没力气,有人不爱说话、有人不爱动、有的则是整天没精神、气色不好等,这些表现在活动后更加明显。这些问题从信息采集到状态的判断,往往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因此,我们现在一方面加快普及中医健康管理的知识,另一方面研发和推出各种版本的健康状态辨识软件,以自助和他助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量化的表达,从而减少判断偏差。

第三,制定初步健康计划。不同个体、不同的年龄、性别具有一些特定的生理、病理的特点,健康计划也要因人而异。对于我们了解的健康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些普适的管理方案,比如调整作息、饮食结构、锻炼方法等。但一种健康方案不能适用于所有人,要达到较好的效果,需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比如,快步走可强力消脂,加快新陈代谢,又能防止动脉硬化,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快走反而有可能引发心脏问题。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个性化的健康计划,比如膳食计划,每个人的身体状态不同、地理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对于营养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包括药膳,一种“营养食品”对于某个人有好处,但对于另一个人可能就不适合。所有这些都是基于对健康状态个性化把握基础上的,比如,气虚需要补气,补阴就不合适,至于“吃什么东西补气”,我们可以求助专业书籍,也可以求助健康管理中心、医院等专业机构,给出针对性较强干预方案,当然,我们也在自助软件中结合状态辨识给出个性化的方案。

第四,评估干预效果,优化健康管理方案。在进行健康管理干预调整后,每个人对方案的反映不尽相同,但状态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方面变好了,有的方面变化不大,有的方面甚至可能变坏,因此,就要对干预、调整的效果进行实时、动态的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调整优化健康调理的方案。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这些习惯都可能被看作影响健康的因素,我们要全面、细致地体察健康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作息、情志、饮食、运动等。而在健康管理机构中,可以借助专业人员对干预效果更客观、更量化地进行评价,并依据此时状态,调整初始方案。形成辨识———干预———评估———干预———再评估的全程化管理,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权利”的目标。

通过个人健康管理的链条,把健康工作当作我们日常的活动,作为个人日常的基本任务。在没病的时候就开始预防,也能有效提升我们的健康状态,更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从而达到使人不生病,迟生病、生小病、生病后易治,治疗后不易复发这一最终目的。

俗话说“最好的医生是我们自己”。各种健康体检的指标只是为我们提供某方面依据,自己对身体的感觉最重要。所以,在中医看来,真正的健康管理是要使人达到一个健康的良好状态,即阴阳自和———良好的自我维持平衡的能力、形与神俱———身心整体健康、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适应。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