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19 药膳养生引关注 合理进补是关键
《舌尖上的中国3》春节期间播出,“药食同源”“药膳”“食疗”……一些药膳养生的话题播出后引起人们关注,有人认为,里面所提到的煲汤养生并非人人适用;草药入菜也绝非“缺啥补啥”那么简单,随意食补可能适得其反。
药膳是药和食品的结合
《舌尖上的中国3》热播后,就“药膳究竟是滋补良方还是伪科学”这一话题,引起关注。“这个命题就是伪科学。”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主任冯兴中指出,首先要科学认识药食同源。
冯兴中解释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用来治病的就称为药物,而单纯只作饮食之用,则称为食物。中国古代的“食疗”观念,源于和中药一样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也就是说,食物可以分出寒、热、温、凉,同时,食物的酸、苦、甘、 辛、咸等味道可以对应人体的不同器官。同时,食物是有“偏性”的,所以需要搭配食用。另外,古人根据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来给食物分“寒热”,夏天成熟的樱桃是“热”的,秋冬成熟的梨是“寒”的,鸭子吃各种水生物,所以其肉属寒性,而羊肉则是温热的,但是山羊和绵羊的“属性”又不同。
药膳属于一种功能食品,而且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高级、最讲究的一支,其本身在养生保健、预防治疗领域里的作用不容否认。但是,冯兴中指出,药膳源远流长,但需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原则使用。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随着四季更替,人的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进食药膳时,有显性疾病的人要预先申明,根据身体需要进行选择。另外,“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进补也应该有差异,因此进食药膳时不宜人多,一两个人进食最好。”在冯兴中看来,一桌人都吃同样一锅滋补汤,就失去了药膳的意义。绝不能盲目进补。否则,不仅无效,反而会危害健康。
痛风患者不宜喝鸡汤
《舌尖上的中国3》第三季第4集,着重介绍了一道具有滋补养颜效果名为“花胶炖鸡汤”的汤品,特别提到了“爸妈喝也很好”。在制作过程中,还特别将鸡腿去皮、去脂肪,以及炖煮不超过3小时的方式来降低嘌呤。
然而,湖北省中医院肾病专科主任金劲松教授却表示:痛风患者应尽量忌高嘌呤食物,不仅是鸡汤,排骨汤、羊肉汤、火锅汤等汤中的嘌呤含量都很高,且煮的时间越长,嘌呤溶解于汤中越多,即便煮的时间较短,相对而言嘌呤含量还是高的。“痛风患者就连吃肉也是要在长期服药、病情稳定的前提下,才能适当进食。”
金劲松解释说,痛风是慢性嘌呤代谢障碍所导致的疾病,可能累及关节、肾脏,并伴发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病、心血管病……而嘌呤是亲水性物质,特别容易溶于水中,再加上嘌呤在体内转化后会产生过多的尿酸,极易导致痛风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
“南方人喜欢煲汤,这是经过生活检验的,也比较适合他们的体质。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药材都可以用来煲汤;有些药材可以用来煲汤,但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体质;即使药物适合个人体质,也不能盲目加入,因为中药讲究配伍。”冯兴中表示,吃得不得法,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会适得其反。
药膳有风险食疗需谨慎
其实,中国各地都有使用药膳的习惯,人们都希望通过合理的饮食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药膳对肌体的良好调节作用不可否认,但前提是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了解自己的体质,清楚药材的性质,最关键的是要用对药膳。需要强调的是,药膳并不是老少皆宜的滋补法宝,中药也并非完全“无毒副作用”,药食同源有疗效也有风险,必须科学认识。
冯兴中说,要避免对药膳作用的过分吹嘘夸大,食疗不能取代药物治疗。公众普遍存在着盲目进补、滥用药物食品、不懂得药物配伍等共性问题,容易造成因养生而惹病的不良后果。2015年,浙江东阳一男子,连续一个月每天服用何首乌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
冯兴中提醒说,切不可对药膳期望过高,有病一定要去医院,切忌自己乱添加药材,希望靠食疗来治病的群众,最好别抱这种想法。
链接
服用中药注意事项和禁忌?
1.一定要根据中药方进行服药,不能够自己增加或者减少用量。
2.服药期间不能吃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影响中药的疗效。尤其是热症病人,辣椒属于热性食物,如果吃中药的时候继续吃辣椒,那么药效就会大打折扣。
3.不能吃鱼腥类食物。我们通常喜欢讲鱼类食物称作发物,是因为它们是属于异体蛋白,很容易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因此,在服用中药的时候不要吃这一类的食物,以免引起过敏,影响治疗效果。
4.少吃其他的发物类食物。这类食物包含的种类也不少,如果服用纯中药制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少吃这样的食物,比如鸡肉、蘑菇、笋、南瓜等,吃这些食物会加重病情。
5.少吃生冷食物。尤其是体虚胃寒的人更不能吃这些生冷食品。
6.少吃油腻的食物。尤其是对于有胃病的人,这些食物不利于消化。
7.不能喝茶。因为茶叶当中有鞣酸的成分,会和中药的成分产生拮抗作用,从而影响中药的治疗效果。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