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痛风 Tag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过去认为痛风仅是西方的流行病,素有“富贵病”之称,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日益提高。 临床主要表现包括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男性尿酸>420mol/L; 女性尿酸>360mol/L);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关节滑液中的白细胞内含有尿酸钠晶体;痛风石(尿酸钠结晶的聚集物)主要沉积在关节内及关节周围,有时可导致畸形或残疾;影响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组织和血管的痛风性肾实质病变,以及尿路结石。以上表现可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出现。 急性痛风发作诱因 往往是大量酗酒、暴饮暴食 痛风往往在一次大量酗酒、暴饮暴食或一餐中进食大量肉类等急性发作。常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典型症状的特点是骤然起病,通常第一次发作是在夜间,85%-90%是单关节受累,最常侵犯的部位是第一跖趾。 在几小时之内,受累关节变得热、暗红、肿胀、刀割或咬噬样疼痛,疼痛高峰约在24-48小时,持续时间可在数小时或数日不等,令人苦不堪言。 痛风人群不宜选择的食物 痛风人群在日常膳食中应忌口或减少以下几类食物的食用量和频次: 1.动物内脏和鱼类 痛风性关节炎无论急性发作期还是慢性期,需要注意患者应长期控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小鱼干、牡蛎、蛤蜊、鲭鱼、小虾等。每100g小鱼干的嘌呤含量达1638.9mg,沙丁鱼295.0mg,牡蛎239.0mg,以上都是痛风病患者不宜多吃或忌口的食物。 2.高果糖食物 痛风患者要少吃甜度比较高的水果,尤其是果糖含量较高的水果。因为血液中的果糖含量上升,会导致血尿酸和尿液中的尿酸含量迅速增加,进而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3.调味料 蚝油、鲍鱼汁、海鲜酱、香菇酱、浓缩鸡汁等食品调味料的嘌呤含量也很高(含嘌呤高的食物,每100g含150mg-1000mg嘌呤),快速的血尿酸升高则会导致痛风的发作。 4.咖啡、浓茶 浓茶水、咖啡等饮料本身不会增加嘌呤的含量,但它们有兴奋自主神经的作用,加重痛风,也可能会诱使痛风急性发作。 5.啤酒 都知道痛风患者不能喝啤酒,因为啤酒中有大量嘌呤,可使血尿酸浓度升高。酒精对痛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酒精会促进嘌呤吸收。另外,酒精可增进尿酸排泄,增加痛风或高尿酸风险。酗酒如与饥饿同时存在,常是痛风急性发作的诱因。 6.种子类食物 花菜、菠菜、菌类及植物的种子、干果等嘌呤含量亦不可小觑,如每100g黄豆含嘌呤166.5mg,属于高嘌呤食物,应控制其摄入量。 痛风人群宜选择的食物 说完了不适合痛风病人吃的食物,也得给广大痛风人群推荐一些适合吃的食物。有些食物含有较多的钠、钾、钙、镁等元素,在体内氧化生成碱性离子,故称为碱性食物。 属于此类的食物有各种蔬菜、水果、鲜果汁、马铃薯、甘薯、海藻、紫菜、海带等,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量,使尿液pH值升高,有利于尿酸盐的溶解,西瓜与冬瓜不但属碱性食物,且有利尿作用,对痛风治疗有利。 文/高春海(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 注册营养师)...

误区1:高尿酸血症就是痛风 许多人认为,血中尿酸高就是痛风,就必须治疗。事实上,高尿酸血症虽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但并非痛风的同义词。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尿酸钠盐形成痛风石沉积,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等,若未经正规治疗,通常会演变成痛风性肾病。 误区2:限制高嘌呤饮食就足够了 研究指出,即使严格地限用嘌呤含量极低的食物,血尿酸浓度的下降也很有限;相反地,若饮食毫无节制,却可使血尿酸浓度迅速升高到随时可能发作的状态。从另一角度看,痛风患者常同时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或糖尿病,这些疾病本来就需要食物的节制,故饮食控制是必须的。 痛风饮食原则为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蛤、蟹等。含中等量嘌呤的有鱼虾类、肉类、豌豆、菠菜等。至于水果,蔬菜,牛奶,鸡蛋等,所含嘌呤则相当少。 误区3:患上痛风源于饮食不当 1.痛风高发人群主要有两大类:男性多为40岁-60岁,高脂饮食与酒类消耗量大者。女性则大多处于绝经后,特别是有高血压而服用利尿剂者。 2.肥胖且合并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 3.服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利尿剂、低剂量阿司匹林。 4.有痛风家族史,或可在家族亲属中追查出尿路结石病史。 误区4:痛风发作的部位仅限于关节 70%的痛风患者首发部位是在第一大脚趾(第一跖趾关节)。疼痛也可以发生在足背、阿基里斯腱、脚后跟、踝和膝关节等部位。另外,手指、肘等上肢关节也可能发生。90%以上患者首次发病部位多是下肢关节。 为什么下肢关节,尤其是第一大脚趾容易发作呢?原因尚不清楚。但是,痛风发作是尿酸变成尿酸钠结晶,炎症产生之后发生的,因此容易发生结晶的地方都可以发生痛风。结晶按顺序易发生在酸性强、经常运动和承重部位、温度低的部位。故结晶易发生的部位是关节,耳廓,肾脏,尿路等。这些部位与很多易发生结晶的条件一致,关节尤其是第一大脚趾满足所有条件。 误区5:尿酸稳定后和止痛后就可以停止治疗 痛风的治疗必须坚持终身服药和配合饮食疗法。部分患者尿酸稳定后,就放弃了药物治疗。但这样随意地停药,尿酸不久就再次升高。正确的治疗是在尿酸下降到目标值(血尿酸300-360umol/l)之后,医生会允许慢慢减少药量,在这之前则必须坚持规律服药。 一般情况下,痛风治疗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1阶段是针对痛风发作进行治疗。这是缓解疼痛的治疗,以消炎镇痛药物治疗为主。 第2阶段是痛风发作消失后,进入控制尿酸的初期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饮食疗法和日常护理,时间为3-6个月。使用药物的种类因高尿酸血症类型而不同,原则上排泄低下型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生成过量型患者使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第3阶段接着控制尿酸的初期治疗,进行终身控制尿酸治疗,同时采用药物和饮食治疗,预防并发症或复发。(杜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