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高血压 Tag

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正在举行。北京时间11月14日早6点,备受关注的《2017AHA/ACC高血压指南》在AHA年会上正式发布。新版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130/80mmHg,取代以前140/90mmHg的高血压标准。据悉,这是AHA/ACC 14年来首次重新定义高血压! 高血压定义:新版美国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130/80 mmHg,取代以前140/90mmHg的高血压标准。血压120-129/<80 mmHg为血压升高(Elevated blood pressure)。 130-139/80-89 mmHg为1级高血压。 ≥140/90 mmHg为2级高血压。 之前的高血压前期(120-139/80-89 mmHg)这一定义被删除了。 虽然这一新定义将增加约14%的高血压诊断人数,但这部分人群将被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因此,需要药物治疗的人数可能仅有小幅增加。 控制目标:确诊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和卒中)或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 无心血管疾病或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者,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是合理的。 治疗药物:高血压的初始治疗可选择噻嗪类利尿剂、ACEI、ARB或CCB。 2期高血压或血压超过目标值20/10 mmHg(即≥150/90 mmHg)者,初始治疗首选2种一线药物(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1期高血压可首选1种一线药物治疗并逐渐调整剂量。 测量方法:早上服药前和晚餐前应至少测量2次血压,间隔1分钟,然后取平均数。如果更换降压药物,应在药物变动2周后获取1周的血压值,并交给医生评判。 参考资料:①美国心脏协会《2017AHA/ACC高血压指南》...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2%,约为2.7亿人。高血压严重地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它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同时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和损害,引起相关疾病发生。为了引导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疾病知识,拥有健康的生活,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联合相关专家讨论,发布如下指引: 测量血压,明确目标 测血压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血压及观察降压疗效的主要手段。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每天早晨和晚上进行测量,每次测量2-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稳定者,可每周测量血压一次。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65-79岁老年人收缩压应控制在150 mmHg下,能耐受,可降至140 mmHg以下;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降压目标为140/90 mmHg以下。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谨遵医嘱。 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每降低5 mmHg(收缩压降低10 mmHg)可使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分别降低40%和14%。降血压不要急于求成,降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更加安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耐受性,降压过程中定时测量血压,缓慢降压,一旦出现异常,马上就医。 严格控制盐摄入,注意隐性盐 钠盐是升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限钠盐可有效控制和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应把食盐摄取量控制在每日3-4克,减少味精、酱油等含钠盐较高的调味品使用量。可以采用食醋、白糖等代替盐方法,以酸甜代替咸。 我们生活中很多食物都存在隐性盐,高血压患者在选择腌制食品、熟肉制品、零食、方便快餐时要注意食品标签中的钠含量,如果其中的钠含量过高,建议减少或选择不食用。 经常、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超重和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子。合理平衡的膳食和规律性、科学性的加强运动以减肥,是控制血压的坚定后盾。 体重指数(BMI=kg/m2)大于24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的3-4倍。体重指数每增加3,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身体脂肪分布也与发生高血压有关,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腰围男性大于等于90 cm或女性大于等于85 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管住嘴、迈开腿是最有效的减脂措施。饮食方面平衡膳食,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尤其是主食和油的摄入。制定一个每天30分钟的运动计划,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降低血压。推荐的运动有: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健身操等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前要进行热身,运动后要注意放松,逐渐减少用力,不要突然间停下来。 戒烟限酒 吸烟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害,从而增加高血压患者引发脑卒中的风险。主动戒烟有困难的患者,可选择药物辅助戒烟。 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如果平均每天酒精摄入量超过36克(相当于360克啤酒,或100克葡萄酒,或30克白酒),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3.5 mmHg与2.1 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饮酒量增加而增大。饮酒还会降低降压治疗的效果,过量饮酒可诱发脑出血或心梗。 放松心情也能降血压 一些不良的情绪会通过增加有关激素的分泌,促使小动脉痉挛收缩而使血压产生波动、升高,甚至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而愉悦、轻松的心境有益于稳定血压。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尽量避免各种强烈的或长期的精神打击和刺激,一旦遇到这些负性刺激,应学会“冷处理”。 为了缓解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要适时放松紧张的精神状态。可有目的地培养一些清闲、优雅、能陶冶情趣、宁静心神的个人爱好和业余活动,如观察花卉鱼草,欣赏轻松的音乐,练习书法绘画等。并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适当参加一些诸如旅游、垂钓、跳舞等娱乐活动,从而达到消除紧张疲劳,放松心身的效果。如果是工作很忙的患者,可以选择工作间歇或上下班途中听舒缓的音乐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 六、谨遵医嘱,规范治疗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 不同血压也应选择不同的降压方式,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应马上就医,由医生制定降压处方,切勿自行购药或选择偏方治疗。...

吃什么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呢?在我们的餐桌上各种不同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常见的一些疾病。有哪些食物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呢?在这里,不如就来为大家总结一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食物都有哪些吧。 预防心血管疾病吃什么 苹果。苹果不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矿物、苹果酸等,还有一种宝贵的果胶成分。果胶是一种可溶性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调理肠胃,并和胆固醇结合,帮助人体排出体外,达到降低胆固醇的目的。其中果胶也会和胆囊中的胆固醇结合排出,可以稀释胆汁,有预防胆结石的效果。 海带。预防血管阻塞。海带属于水溶性纤维,可加速胆固醇排出体外,还能预防动脉硬化。吃法:海带本身含钠,吃时少加调味料。 鱼类。长期规律地吃鱼远比单吃心脏病药还要好,而且安全、无副作用。 猕猴桃。猕猴桃的果肉细嫩多汁,味道酸甜可口,很多人都很爱吃。食疗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窦国祥教授说,猕猴桃可以说是各种水果中营养最丰富、最全面的,常吃猕猴桃不仅能抑制诱发癌症基因的突变,而且可以降低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芹菜。降血压。芹菜所含的芹菜碱,有保护心血管的功能。而且叶子的维生素C比茎高。吃法:选择嫩叶,用热水烫一下,做凉拌菜或沙拉均可。 与此同时,预防心血管疾病还要多注意以下饮食误区。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饮食禁忌 忌高糖。食糖过多,不能完全被机体利用的部分便会转化为脂肪。这对心血管病患者非常不利,可以加重高脂血症、动脉硬化。 忌多荤少素。长期大量地摄入高脂饮食,特别是畜肉、蛋黄、奶油、动物内脏等,会升高体内胆固醇和甘油(油食品)三酯的水平,导致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许多人以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应把原先生活贫困的“口福”补回来,食必肥甘,吃必“尽兴”,因而对粗粮、蔬菜不悄一顾。殊不知,这正好给心血管病安营扎寨大开了方便之门!当然荤不可不吃,但必须控制摄入量,正确选择食品种类。一般人每天进食3份高蛋白食品足矣;每份指瘦肉50克,或大鸡蛋1个,或豆腐100克,或鱼虾鸡鸭100克,其中又以鱼类、去皮家禽及豆制品为佳。 忌高钾。心血管病患者若服用氨苯喋啶、安体舒通等保钾利尿剂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钾多的食物,如土豆、香菜、蘑菇、橘子等,以防引起高血钾症。若服用的是噻嗪类利尿剂,由于其有促进排钾的作用,则可多食用些这类食物。 忌多盐少水。食盐即氯化钠,钠摄入过量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每天超过8克者危险性更大。研究发现,在每日盐摄入量低于3克的人群中平均血压低,且随年龄的增长血压也无明显升高趋势。我国广东人膳食口味淡,其高血压发病率明显比北方高盐地区低。如已习惯于“咸”味,建议在妙菜起锅时再放盐。这样“咸味”足而实际放盐少,因为此时食盐未渗透于食物内。另外,应多饮白开水,以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和机体内毒素排泄,不爱喝水的人血粘稠度高,进入中年之后容易发生心脏病。 预防心血管疾病,饮食上要做到以上几点哦。...

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获悉,该院蒋立新教授团队进行的一项涉及全国170万人群的高血压管理现况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仅有两成多,年轻男性患者血压管理情况较差。这项调查是我国迄今为止覆盖最广、规模最大的高血压管理现况调查,该研究成果已刊发于《柳叶刀》杂志。 高血压控制率仅6% 2014年9月至今,蒋立新和团队在全国31个省开展人群心血管病风险筛查,累计筛查35岁至75岁城乡社区居民超过170万人,其中高血压检出率为37%。在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6%、23%和6%。调查显示,教育水平低、收入少、年纪轻等群体的血压管理情况相对更差,男性患者的血压管理情况也较差,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问题尤为突出。 在研究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降压药物状况时,研究人员发现,全国33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有8%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任何降压药物,而配备所有四类降压药物的机构只占34%,其中西部地区机构和村卫生室的药物可及性更差;有33%的机构配备有指南推荐且价格较低的降压药物,而这类药物高血压门诊处方中的使用比例仅为11%。 预防高血压可避免50%中风 该研究揭示出我国高血压防控面临的现实挑战——我国民众对健康的主观意识和科学认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依然落后,且地区间差异显著,医疗卫生体系的整体协调发展亟待改善。 “预防疾病,首先要有知识,了解哪些危险因素会引发什么样的慢病。”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王陇德院士表示,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的第一病因,如果能将高血压预防好,几乎50%的中风可以避免。但目前我国公众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合格控制率都非常低,健康素养有待提高。 “现在很多人对血压不在意,有些人甚至担心吃药会有副作用。”王陇德说,这都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如果血压控制不好,人们很可能会出现脑动脉瘤,一旦血压反复升高,脑动脉瘤壁会变薄,一旦被冲破,就会突然发生脑出血。 2030年高血压干预全覆盖 “高血压患病率高跟人们吃盐多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如果患者已经发现患病,一定要及早接受治疗,控制发病。”王陇德说。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已设立免费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提出将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并及时提供干预指导,《“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要求到2030年基本实现高血压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

近日,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了“2015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系列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描述了全球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的两位专家参与了这项全球研究,报告一发布,记者第一时间对他们进行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