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1月 2024

入冬以来,多地迎来降温天气,路面容易结冰,滑倒摔伤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其中,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风险大大增加,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避免“致命”骨折,防跌倒与治疗骨质疏松是关键。 留意预警信号 防范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它是一种缺少典型症状的疾病,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部疼痛、脊柱变形、全身多关节疼痛等症状,很多患者是在发生骨折后才了解到它的存在。 其实,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尤其是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体力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吸烟、过量饮酒、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过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体重过低等。 骨质疏松可能导致全身多处骨折,其中髋部、脊柱和手腕等部位的骨折最为常见。这些骨折可能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失能甚至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一些疾病也会导致或加重骨质疏松,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同时,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乳腺癌治疗药物)等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检查是最为有效的骨质疏松筛查手段。如果老年人由于受轻微外力或平地跌倒就发生了骨折,这很可能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意味着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需要引起重视。 重视术后康复  预防再次骨折 老年人跌倒后,如果感到髋部疼痛,无法坐起、站立或行走困难,就要高度警惕是否发生了髋部骨折。一般医生通过患者做的X线片即可得到直观明确的诊断。但也有少数情况,X线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骨折。这时,就需要进一步进行CT扫描或核磁共振检查,其中核磁共振检查的准确率更高。 髋部骨折的患者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应尽快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尽快缓解疼痛,尽早让患者离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尽可能让患者恢复到伤前的功能水平,使伤前可生活自理的老年人恢复行走功能,让更多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优的治疗。 术后骨折的疼痛通常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在意识清醒、可配合的情况下,患者术后早期即可坐起、练习下肢肌肉的收缩。如患者全身状况允许,可尽早在助行器辅助下离床下地活动。在专业的康复医生指导下,患者康复的效果会更好。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只有以上康复治疗还不够,因为发生过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非常高,因此预防再次骨折对老年患者来说与手术治疗同样重要,包括预防跌倒和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与高血压、糖尿病类似,需要长期规范治疗,以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 改善骨骼健康  注意均衡膳食 预防骨折的发生重于治疗,对老年人更是如此。无论之前是否发生过骨折,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措施来改善骨骼的健康状况。 在生活方式上,老年人可以注意以下几点: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增加富含钙的食物的摄取量,如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坚果、绿叶蔬菜等;保证充足、直接的日照,每天半小时以上;保持规律运动,如散步、打太极、跳舞、练习瑜伽等;戒烟,避免过量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采用防跌倒的生活设施,如卫生间防滑垫、扶手等。 此外,每天补充足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也是保持骨骼健康的有效手段。一般来说,每天补充钙剂500—600毫克,维生素D31000—2000国际单位(IU),即可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已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的患者,仅采取以上措施不足以达到治疗目的,还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接受长期规范治疗。...

《黄帝内经》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意思是说,气血是生命的根本,其他东西都是围绕着气血运行的。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气血足,则色斑去、皮肤嫩、疾病消、衰老慢。因此,中医养生尤其注重调理气血。值此2024开年之际,特邀三位权威专家,教您如何调顺气血,给身体打好全年的健康基础。 气血是最根本的动力 在中医看来,气血是什么,在身体中发挥什么作用? 尤昭玲: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运转的机器,气血就是最根本的动力。“气”是指使人体发挥作用的动力,来源很多,有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来自饮食的水谷之精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氧气),它们通过肺、脾、胃、肾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所谓“血”,一是指流动在脉管中的“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二是指与“气”同在的运行载体。中医理论中,气与血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气能生血,血能载气。人体气血充足,生命力就会旺盛。女子以血为本,一生中耗血失血比男性要更多,对于女性而言,气血更为重要。 刘凤斌: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基本物质,气血其实是一种“功能态”,在身体中履行其免疫、固摄、推动、温煦等功能。 徐京育:虽然气血总是联系起来说,但二者实际是分开的。气是虚的,血是实的。气存于脏腑之间,充塞身体各处,无形却又无处不在;血是可见的,经由血管通达身体各处。气血不足,人的内里就会空虚,也就容易得病。气为阳、血为阴,对应男女。女性症状往往以缺血为主,如脸色发黄、没有气色、贫血等;男性症状往往以缺气为主,比如肾气虚,表现为头发早白、腰酸背痛、牙齿松动等。由于气和血是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的,故气虚之人多少兼有血虚问题,血虚之人一般也会气虚。气血两虚就是中医常说的一种病证,相对应也就有了“气血双补”的说法。所以,气和血没有哪个更重要之说,缺一不可。哪个缺乏,对身体来说都不是好事。 气血不足时,我们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尤昭玲:气血亏虚时,身体就可能会出现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失和等证,表现出身心异常,比如心慌心悸、健忘失眠、头晕耳鸣、面色萎黄、头发干枯等。 刘凤斌:一个人如果气血充足时,则神清气爽、思维敏捷、面色红润、皮肤光滑、毛发润泽、关节灵活;反之,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比如,胃肠正常运转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气血不足,胃肠会缺血,从而削弱了胃肠功能。气血不足,女性体内循环就不顺畅,更易导致气滞血瘀,影响月经,常见症状为月经推迟、月经量偏少,甚至出现月经稀发、闭经的情况。 几个方法自测气血状态 如何判断气血是否充足,有没有自测方法? 尤昭玲:对于女性气血不足导致的卵巢早衰,有一个自测方法——照镜子看眼睛。如果卵巢功能正常,内外眦(内外眼角)是红润光亮的,反之则呈青褐色,外侧可见斑块或斑点;卵巢功能正常,白眼珠是滋润、明亮、无充血的,反之则黑眼珠与白眼珠黑白分明而无交融错接,白眼珠均匀性充血,泪水汪汪;如果卵巢功能正常,瞳孔也是转动灵活、光彩有神的,反之则无神、无光、忧郁。 刘凤斌:气血状态可以从脾胃功能进行鉴别,中医理论讲,脾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我们饮食摄入的食物,需要通过脾胃吸收才能转化为营养物质,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差、吸收“受限”,相当于掐断了气血的来源,时间久了,身体的气血就不足了。 徐京育:一个人气血是否足,是可以通过皮肤、眼睛、头发等三个方面观察出来的。皮肤、头发干枯无光泽,脱发,眼睛开始变得暗淡无光,或者眼睛内部显得浑浊,眼睛又经常干涩,即为气血不足的典型表现。另外,从心脑血管的角度看,“心主血脉”,又主管人的精神活动,心的气血不足则心神失养,常表现为心慌气短、健忘;大脑的功能需依赖气血的充养,且精血、精气之间可以互生互化。如果气血不足,可表现出头晕、耳鸣等症状。 导致气血不足的原因有哪些?现代人的哪些行为或习惯正在不知不觉耗损着气血? 尤昭玲:日常生活中,三个“坏习惯”最容易损耗气血:一是三餐饮食不规律,比如经常不吃早餐或吃夜宵;常吃外卖,暴饮暴食,用零食点心代替正餐。二是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三是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会出现肝血虚的情况,表现为眼睛干涩、视力模糊等。 刘凤斌:中医理论认为,“过劳耗气”,意思是说,过度劳累会消耗气血,典型表现是免疫力差、容易感冒、少气懒言、疲倦乏力等。因此,无论生活或工作学习再忙,都要把握好一个健康尺度——劳逸结合,否则气血这根弦就容易断。 徐京育:气血的损耗其实是在不经意中发生的,比如经常久坐,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令气血凝滞;饮食不健康,爱吃烧烤、火锅等油腻的食物,当体内脂肪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会引起气血不足。另外,过度节食减肥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很容易导致体内气血流失。还有就是经常熬夜,这种行为就是在“挖空”身体的气血库。 调补气血,名家出招 “药食同源”理论自古有之,中医认为很多食物都有补养气血的效果,请问日常食用能起到多大作用? 尤昭玲:“药食同源”的理论源于古代医家对自然界的观察和体验。他们发现,自然界中的食物和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味和功效,可对人体产生不同影响。因此,中医注重食物的性味和功效,强调饮食调养以防治疾病。补养气血,临床最常用的药食同源之品有红枣、枸杞、山楂等。此外,中医还注重食物的搭配和食用方法,烹饪方式会影响功效和口感。无论吃什么食物,最好以清淡、易消化,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为度。 刘凤斌:食疗补养气血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调理方式,当气血不足到了一定程度,必须规范服药治疗。气和血不分家,临床发现,气血亏虚的人,不会单单表现为气虚或血虚,通常是气血皆虚,甚至伴有兼证,比如阳虚、阴虚等,情况较为复杂。因此,纯粹靠“补养”有时候可能难以达到满意效果,有些人甚至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调理气血时,最好请正规医院的专业中医师辨证体质后再进行。 除了食疗,补养气血还有没有一些其他中医特色方法? 尤昭玲:推荐三个方法:1.站桩。站桩能疏通经络、畅通气血、温养肌肉、锻炼精神,站桩需记住三个关键要素,即下盘要稳、中盘要充、上盘要松。2.揉按提拿气海穴、血海穴。双手搓热,手心放于气海(肚脐下两横指处)之上,轻轻揉,逆时针顺时针各36圈;也可以提拿血海穴。手掌自然张开,五指朝下,用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右膝,左掌按左膝),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用拇指端对此处进行揉法操作,或用拇指和食、中二指对称提拿血海穴10~30次。坚持用这个方法锻炼,能缓解疲乏无力、没精神、犯困等气血不足症状。3.健步走。推荐每天健步走,这个运动方式简单便捷,容易坚持。现代人久坐问题比较突出,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不利影响,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肌肉松弛无力,引起消化不良、便秘、心脑血管疾病等,快走可改善甚至消除此类健康隐患。 刘凤斌:我认为保持好心情很关键。情绪是胃肠最好的晴雨表,心情不好会引发胃肠功能失调,久而久之身体生化乏源,就会导致气血不足。另外,平时要少吃寒凉食物,养好脾胃;多晒太阳,强壮阳气,阳气足了气血状态就会得到改善。 徐京育:其实,随着年龄增长,气血难免会逐渐流失,这是人体衰老的规律。补养气血,实际上是最大限度地放缓气血流失速度,需要谨记一点,气血不堵就是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让经络处于疏通状态,令体内的血管保持弹性,让气血运行更加通畅。每天必须给自己留下足够的运动时间,半小时左右,每周坚持四五次。另外,泡脚是调整气虚血虚和体寒等问题的最好方法,长期坚持泡脚有助于补气血。一般情况下,泡脚泡到全身发热、微微出汗即可。有的人泡脚后上半身发热出汗、下半身不出汗,这是气虚的表现。对于血虚的人来说,坚持泡脚可以改善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