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痴呆前一步是“认知衰弱”

痴呆前一步是“认知衰弱”

认知衰弱是一种同时存在身体衰弱和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虽然没到痴呆那么严重,但也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住院、失能、死亡等风险。近日,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管理与评估委员会、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康复分会等机构联合发布《认知衰弱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3》(以下简称《共识》),为延缓老人脑力、体力的双重衰退提供了具体方法。

该《共识》的制订者之一、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吕继辉表示,我国认知衰弱总患病率为5%~18%,其中男性为7%,女性为9%。主流观点认为,认知衰弱是由基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关影响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种,前者包括心理健康、运动、营养、脑血管病、睡眠和社会支持,后者包括年龄、性别和早年受教育情况。

心理健康。研究证实,老年抑郁患者的认知衰弱风险是正常老人的4倍。持续的抑郁症状会降低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阻碍其获得必要的社会支持,增加认知衰弱风险。

运动。运动可以维持甚至改善多种生理功能,减缓老人身体衰弱的发生,对认知能力下降亦可起到延缓作用。较少参与运动的老人认知衰弱患病率明显升高。

营养。一项荟萃分析显示,老人的营养状况越低,包括营养摄入总量不足和缺失特定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D、维生素E、蛋白质等,认知衰弱的患病率越高。

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可影响脑血流循环,进而影响认知功能。研究证实,高血压病程为10年以上的老人,认知衰弱患病率是病程少于5年的9倍以上。

睡眠。研究表明,睡眠障碍是导致认知衰弱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与正常7~8小时睡眠时长比较,失眠和睡眠时间过长都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

社会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是认知衰弱的独立保护因素,能为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缺乏在认知衰弱患者中更为明显。

吕继辉表示,医生会通过一系列量表评估老人的身体及认知功能,并辅以影像学和生物标志物检查。老人在家可以初步自测是否存在认知衰退情况。身体衰弱方面可参考以下5个指标:1.体重下降,一年内体重下降5公斤以上,或降幅大于原有体重的5%;2.步速下降,老年男性步速小于0.65米/秒,女性小于0.6米/秒;3.握力下降,老年男性握力小于22公斤,女性小于14公斤;4.活动度降低,老年男性每周活动消耗低于383千卡,相当于每周散步时间小于2.5小时,女性低于270千卡,相当于每周散步时间小于2小时;5.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疲乏、力不从心。如果老人存在3条以上,就可能存在身体衰弱。认知功能方面,老人的认知功能水平可大致分为3个层次,正常、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痴呆),认知衰弱患者主要表现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容易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接受新事物能力变差等症状,但程度较轻,且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如果干预及时,可能不会发展为痴呆。

认知衰弱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运动干预是最常用的一种,可改善患者的注意力、处理速度和执行功能,提升肌肉力量、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具体方式包括抗阻训练、太极拳、八段锦等。有研究表明,60分钟/次、3次/周、持续24周的八段锦训练可显著改善脑血流流速,提升认知功能。认知训练干预也是重要的治疗方式,可借助任务设计,训练患者的注意、记忆、逻辑推理等认知域。与单一项目比较,认知运动双重训练,如一边散步一边做计算题或构思小故事等,可激活大脑更多区域,更能改善认知衰弱。

吕继辉提醒,认知衰弱的干预非常个性化,需要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结合病因及目前的功能状态制定,比如此前未接触过太极拳的认知衰弱患者,晚年可能很难适应这种运动方式,更谈不上借此进行康复治疗,所以不存在通用方案,但老人若能积极配合治疗,效果一般较好。“我接诊过一个78岁的老年丧偶患者,认知衰弱症状非常典型,我们给她制订健康食谱;让她用喜欢的方式增加运动量;要求其儿女每周至少跟老人通一次电话;鼓励老人参加社区的绘画小组,刺激认知、结识新朋友;远程指导她在手机上玩益智游戏等。3个月后,患者体能方面指标都得到改善,认知评分基本恢复正常。所以,老人如果出现身体衰弱、认知功能下降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这样才能尽快恢复健康。”

标签: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