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01 近10万国人新研究:35岁就该筛查糖尿病
当前,早发型糖尿病在我国越来越普遍,2010年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有超过5%的患者年龄<40岁,筛查门槛或需前移。近日,最新一期的国际医学期刊《Metabolism(新陈代谢)》杂志刊登了一项由上海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团队完成的,对近10万国人进行的研究显示,35岁筛查糖尿病,有助于识别并防治更多糖尿病。
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指南(2020年版)建议筛查年龄为40周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田建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专家建议将筛查方案提前,也是基于近些年的一些研究结果。实际上,健康干预措施必须关口前移,中青年是最值得关注的人群,也是健康投资效益最好的人群。”研究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从2013年的10.9%增加到2018年的12.4%,但2018年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6.7%,治疗率为32.9%;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控制达标率为50.1%;整体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仅为16.5%,总体仍处于低水平。
人过35岁,糖尿病风险大增。宁光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35岁即开始筛查糖尿病,我国将新增糖尿病确诊患者630万,新增糖尿病前期确诊患者730万人,而且在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新增确诊比例凸显; 30~34岁年龄段人群中每28人会有1人确诊糖尿病,35~45岁年龄段每15人中会有1人确诊糖尿病,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2型糖尿病早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从生理层面看,年轻患者的胰岛β细胞衰竭速度比中老年人更快,胰岛素分泌量下降速度也更快。年轻患者β细胞衰竭率为每年20%~35%,胰岛素分泌相比正常人减少55%以上。
与晚发型2型糖尿病相比,青年早发型2型糖尿病更具侵袭性,其致病风险和早死风险更高,通常有病情进展快、并发症风险高、伴有超重/肥胖等特点。田建卿指出,人们通常认为老年人才会患2型糖尿病,往往会忽略对年轻人群的筛查,加之年轻人患病症状较不明显,因此青年2型糖尿病漏诊的风险相对更高。
宁光院士此前也曾做过一项纳入全国40岁及以上人群20万例,随访近4年的队列研究,结果为年龄是我国糖尿病风险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肥胖也在糖尿病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实际上,美国糖尿病协会在2021年11月份就修改了指南,建议从35岁开始可在年度体检或社区医生处做糖尿病筛查,每3年1次,直至70岁;有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的人,可考虑在35岁前接受筛查。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该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3%,而34.5%的人符合糖尿病前期标准。因此,至少40%的成年人都应做糖尿病筛查。美国很多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但约21%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因此提前做好筛查,有助尽早采取措施,预防糖尿病进展。
田建卿提醒,有家族史、超重/肥胖、妊娠糖尿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血压、血脂异常、使用激素及其他危险因素的青年人群,尤其要及时筛查。
具体的检测项目有: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若空腹血糖水平为6.1~7.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为7.8~11.1毫摩尔/升,可认定为糖前期;若空腹血糖为7.0毫摩尔/升或更高,或糖化血糖蛋白为6.5%或更高,或餐后2小时血糖达11.1毫摩尔/升或更高,就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青年糖友一旦确诊,也不必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越早干预和治疗,效果越好,有不少青年糖友可以达到缓解状态。田建卿提出以下5点建议:
1.积极减重。大多数青年糖友都属于超重或肥胖人群,体内脂肪比老糖友高约3倍,减肥不仅有助降低血糖,还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不少年轻糖友通过减重可以达到糖尿病缓解的状态。
2.规律饮食。年轻糖友要保持良好、规律的饮食习惯。少吃低营养高热量食物,控制零食摄入,戒掉含糖饮料,每日应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适当吃些低升糖指数和高纤维的食物。
3.提高运动强度。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
4.充足睡眠。年轻人要减少久坐时间,将每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并保证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
5.血压血脂要管好。糖尿病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年轻糖友在血糖达标的基础上,一定要严格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血脂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控制达到要求。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