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抓住机遇实现中医药振兴

抓住机遇实现中医药振兴

中医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2021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宜中则中、宜西则西”,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

中医药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如何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健康中国宏伟蓝图,作为在中医药领域耕耘的工作者,应该怎样去做?又应该怎样去实现呢?

一直以来,在中医从业者中,讲继承的人多,讲创新的人少。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也是医学发展不竭的动力。我们需要通过创新,为中医药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或许有人认为,讲继承即是保护中医药,然而,只讲继承,忽略了创新的重要性,不仅不能很好地保护中医药,还会阻碍中医药的发展。没有创新,医学会失去生命力。

在一些中医从业者心中,中医阴阳学说已博大精深,心里似乎不愿意再与科学融合,或者缺乏主动与现代科学嫁接的思想意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科学化与现代化并举的当下,中医药发展不能筑起围墙,故步自封。

在新的时代面前,中医药发展如何与现代科学嫁接?又如何走向现代化?这不仅是中医药近些年来所面临的困惑与难点,也是中医药在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

中医的阴阳理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被一些人认为是玄学,不属于科学,中医的科学性也因此屡遭质疑。若从积极的方面看,我们可以把这种质疑视为时代给中医发展带来的“冲击波”,是对中医的最大鞭策。

困惑是医学发展的助推器,也正因为有困惑,会推动人类走向新的探索。面对困惑,应该更新观念,但由于受限于以往的认知,我们却难以更新观念。在越细微就越科学的疾病认知观产生后,难于改变以往研究思路或观察视角。

为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医学发展的新空间。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将生物化学的研究视为生命科学的前沿。近年来,科学家们又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试图通过基因学研究,来破解许多疾病的治疗方法,这些都是科学的举措。

要想走出困境,需要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寻求突破。人体不仅具有生物性质、化学性质,还具有物理性质。在以往研究中,我们更多关注了生物及化学方面的改变,却忽略了疾病的物理成因。比如,当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细胞、细菌、病毒等的微细变化时,人体结构、空间与那些疾病发生的因果关联和联系,却难以从显微镜的观察下得出。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是否只关注了微细变化而忽略了更大的宏观、物理变化呢?纯粹的生物化学研究,是否已经碰到瓶颈?是不是需要调整和丰富研究思路或观察视角呢?从微观走向宏观;从碎片化思维走向人体的大系统思维;从单门学科走向多门学科;从中医的阴阳研究与西医的生物化学研究,走向人体物理医学的研究,变革需要不断探索。

对中医药而言,不应再为“如何与现代科学嫁接”“如何走向现代化”这两个问题困扰。中医药的科学化并不意味着西化,我们应该建立以患者为考官,以疗效为核心的度量衡。未来医学研究必然要走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探索路径。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作者刘合群)

标签: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