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超级真菌给全球敲警钟

超级真菌给全球敲警钟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4月8日报道,一种名为耳念珠菌的“超级真菌”在美国多地暴发,因其具有多重耐药和致死率高的特征,被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列入“紧急威胁”名单。截至2月底,美国已有587例感染病例,近50%的感染者在90天内身亡。目前,中国也已确诊18例。消息一出,“超级真菌”相关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不少公众恐慌。记者第一时间采访权威专家后了解到,耳念珠菌对健康人群危害小,公众不必过分担心,但频频出现的耐药菌现象值得我们警惕。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 刘 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潘兴飞

多国遭遇“超级真菌”

2009年,日本学者首次发现了上述“超级真菌”。它属于念珠菌,由于是从人类外耳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的,故命名为耳念珠菌。不过,当时分离出的耳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并不耐药。此后的几年间,并没有特别多的新病例。但从2013年开始,印度病例变得特别多,目前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委内瑞拉、墨西哥在内的30多个国家都出现了耳念珠菌,而且部分菌株对临床常用的三大类抗真菌药物(三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耐药,这才引起各国注意。自2016年起,CDC发布警告,让全美医疗机构注意耳念珠菌感染,并且每月定期更新监测信息。2017年,英国公共卫生部门发布了对抗耳念珠菌的指南。

耳念珠菌大多出现在医疗机构,尤其是重症监护室(ICU)。2018年5月,美国纽约市西奈山医院一名老年患者感染了耳念珠菌,医院发现后迅速将其隔离。该患者在住院90天后死亡,但这种致命的真菌却顽强地存活下来。该医院院长表示:“患者接触过的地方都被入侵了,墙壁、床、门、窗帘、电话、洗手池等。”院方为此对病房进行了特殊消毒,甚至拆除了部分天花板和地板。

同在2018年,我国发现了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目前共有18例,其中北京3例、沈阳15例。据了解,我国出现的耳念珠菌对除氟康唑外的所有抗真菌药物均敏感,与欧美国家的“超级真菌”不完全相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教授刘伟告诉记者,在覆盖我国230多家医疗机构的长期真菌病监测中,耳念珠菌的发生率还不到两万分之一;在已经完成的全国范围67间ICU病房念珠菌血症的研究中,亦未分离到耳念珠菌;我国尚未见耳念珠菌感染导致死亡的病例报道。这说明,耳念珠菌在我国引起感染的发病率不像坊间传言中那么可怕,目前未出现美国那样的暴发性流行感染。而且,刘伟说,我国发现的耳念珠菌属于不耐药的,即便感染了也有药可治。

主要侵袭免疫缺陷人群

尽管全球对耳念珠菌的研究已有近十年,但国内外学者对其来源、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形成仍然认识有限。刘伟介绍,耳念珠菌能在环境中长时间生存,可通过接触传播,正常情况下不会致病,对健康人群一般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只有在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个体中才会引起感染,例如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放化疗治疗、骨髓移植者及艾滋病患者等。耳念珠菌可以侵入血液、心脏、脑等人体重要器官,威胁生命健康。感染部位不同,症状也会有差异,目前没有很特异的临床症状能够提示患者感染了耳念珠菌,但大部分患者会有原因不明的高烧。

需要注意的是,常规显微镜检查下,耳念珠菌耐药株与其他念珠菌并无明显差异,易被误检为其他真菌,从而选择错误的治疗方法。传统的生化鉴定方法很难鉴定耳念珠菌,目前主要使用质谱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国内多数医院不具备诊断条件,可能无法准确识别。不过,刘伟教授强调,全球感染耳念珠菌者越来越多,即便具有地域性差异,我国仍不能掉以轻心,医疗界要慎重对待此次事件。卫生管理部门要统一协调,在监测和防控的同时,应该在多个标准化实验室或参比实验室,按照规范的方法对已发现的耳念珠菌进行真菌鉴定和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并实事求是地公布和解释结果,避免引起公众的过度恐慌。

如果怀疑被感染了,建议去大型三甲医院等正规医疗机构检测,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对患者原来的病房进行灭菌消毒。建议医务人员、患者家属等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穿戴好防护装备,并在接触病人或病人使用过的物体前后彻底洗手消毒,防止接触性的传播和感染。

超级病菌频现敲警钟

除了本次报道的“超级真菌”,近年来世界各地频频出现“超级细菌”,大多会通过接触传播,几乎对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一份“超级细菌”名单,12种致病菌被分为紧急、高度和中度三类,鲍氏不动杆菌、绿脓杆菌、肠杆菌科被列入紧急行列。全球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超级细菌”感染,到2050年,这一数字有可能突破千万,超过目前死于癌症的人数。

“超级病菌”的横行已为人类敲响警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潘兴飞告诉记者:“超级病菌肆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滥用抗生素最重要,包括医疗不规范使用和农业、畜牧业领域的过度使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国,同时也是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重灾区。在医疗领域,由于各地医疗技术水平与用药理念存在差距,以及抗生素流通的各个环节监管薄弱,医院、个人不当使用抗生素的现象仍然存在,人体内病菌的耐药性因此增强,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滥用势头,人类很可能重返“前抗生素时代”。在农业、畜牧业领域,大多数抗生素被添加到饲料中来预防疾病,而非用于治疗。兽药的不合理使用可能形成病菌耐药,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和环境。

潘兴飞建议,国家应广泛宣传,让公众了解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同时加强管理。严格管控兽用抗生素的生产、销售,划出科学使用抗生素的底线,督查养殖业,严格落实兽药安全使用规定;医生要严格掌握抗生素的用药指征和适应证;医院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预防和控制耐药病菌的传播;老百姓应慎重使用抗生素,做到不随意买药、不自行选药、不任意服药、不随便停药,并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正确洗手,加强锻炼,合理膳食,注意休息,提高机体免疫力。刘伟补充说,国家还应着力探索病菌耐药性变迁规律和机制,加快研发敏感快速的检测技术,并投入实践。(记者 水欣)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