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健康素养的“沟”,全球都在填

健康素养的“沟”,全球都在填

一个人一天应该吃多少克盐、多少油?每天应该做多久的锻炼?很多人并不知道。调查显示,中国10个人里面只有1个人具备整体健康素养,而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群已分别达3亿和1亿。

各国在健康素养的培养方面都面临着挑战。以色列克拉雷特州健康服务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部主任Diane Levin-Zamir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介绍说,根据以色列最近的一项全国健康素养调查,通过与600位市民做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如何使用健康的信息及使用附近的健康医疗设施等。总体上来说,69%的人的健康素养较高,而30%的人口在健康素养的问题上,面临一些挑战。

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日前在上海闭幕。作为大会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在发言中呼吁,各国和地区应将健康素养作为衡量卫生和健康工作,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

中国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叶旭春说:“如果患者的健康素养过低,他们可能很难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史,甚至没有办法跟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去分享和交流。所以,健康素养应该是病人参与方面的一个主要的决定因素。”

“同样的社会环境,有些人健康保持得好,有些人疾病缠身痛苦不堪,其中很大的区别就是健康素养。如果把健康素养作为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的考核指标,工作就有动力了,全社会都会认识到其重要性。”王陇德说。

提升公众健康素养,需创新健康传播方式。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认为,“新技术为健康促进提供了新手段、新渠道,我们也希望在健康促进的过程中,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保护公共健康,同时带动健康产业的发展”。

如何弥合健康素养数字鸿沟,减少新的不平等,是各国政府在医疗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问题。使用手机、APP等电子装置来提升民众健康素养的水平。马尔代夫首都刚经历了一次最大的水厂缺水危机,通过网络,卫生部发了短信和微信,告知民众哪些水源可安全饮用;许多印度洋岛中间的岛国,投资建立了便民的家庭医生系统,马尔代夫39个岛上就安置了专门的远程医疗的机器。

在发达国家,人们关注的视角已经从硬件上的差距转为对互联网的使用、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素养等“软能力”的差距。新加坡健康促进委员会执行总裁Zee Yoong Kang认为,大数据应加强知识普及,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医疗信息。当前,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突出,主要原因是患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不通畅。

研究发现,在美国,约一半的成年人都显示出较低的健康素养。对这类人群来说,健康信息的获取和使用非常困难。医疗信息技术通过电子工具(包括患者门户网站、可穿戴技术和移动应用程序等)直接向患者提供健康信息。然而,由于患者对HIT隐私政策和信息共享的误解,使得该信息的直接获取变得相对复杂。专家认为,大数据理应抢占知识和舆论高点,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填平医患“信息鸿沟”作贡献。

Diane Levin-Zamir介绍说,目前以色列克拉雷特州开展了数字时代的网上健康素养提升的新项目,促进人们尽可能多地关注健康的各个方面,例如,防控糖尿病系列项目,不仅通过媒体宣传和科普,让人们获得更多关键的健康信息,还运用数字和电子技术提升健康素养,成效显著,经评估,3年之内,有17个健康指标上都实现了下降。

缩短健康素养的数字鸿沟还要发挥“集合影响力”。数据融合是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与国家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它需要各级政府的密切协调。政府要充分考虑到低收入人群的信息化问题,在政策的制定、项目的实施方面,给予特别的倾斜。在欠发达国家,建立健康体系还需让教育部门、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福利各个部门在一起发挥合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交流发展部主任Rafael Obregon Galvez举例说,合力机制在埃博拉病毒应急的时候得到了应用。儿童联合基金会作为社会动员的核心力量,与卫生部一起合作,通过社交平台及时收集信息,进行早期预警和反馈。在拉丁美洲,儿童基金会与政府、公民和私人部门一起合作,了解受到寨卡病毒影响的家庭和个人情况。(记者 王 春)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