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 牢记低血糖危险因素,保持血糖稳定
糖尿病低血糖指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3.9mmol/L。患者初期出现头晕、虚汗、饥饿、情绪化、紧张焦虑、头疼等症状,严重低血糖会引起肌肉无力、复视、意识障碍、痉挛抽搐等,最终导致死亡。30%-40%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遭受1-3次严重低血糖事件。1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10%死于低血糖。
夜间睡眠时人体对血糖调节能力降低,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夜间低血糖约占严重低血糖事件一半。除了盗汗、噩梦、醒后头晕易怒等症状外,夜间低血糖降低患者睡眠觉醒概率,威胁患者生命,十分危险。夜间低血糖导致的“睡眠死亡”是40岁以下1型糖尿病患者的首要致死事件之一。
此外,反复发生的低血糖让患者对降糖治疗产生抵触,这又增加了高血糖长期并发症的风险。
控制血糖要Hold住“底线”
约25%的1型糖尿病患者处于“低血糖察觉能力受损”( Impaired Awareness of Hypoglycemia, IAH)状态。糖尿病后期所有患者都有可能发生IAH。IAH糖尿病患者神经、生理和行为上对血糖降低不能及时察觉调整,Hold不住“底线”,更容易发生低血糖。而频繁发作的低血糖又会加剧患者IAH状态,二者互相加强,恶性循环,导致低血糖发作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IAH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是其他患者的3-6倍。
幸运的是IAH状态可以“修复”——审慎地避免低血糖一段时间(最少2-3周)之后,察觉和调整低血糖能力会有所恢复,IAH状态一定程度被逆转。
牢记低血糖危险因素,保持血糖稳定
重新认识血糖管理的目标——不再单独瞄准“降糖”,而要同时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保持血糖稳定是关键。
常见的低血糖危险因素有:未及时进食、夜间空腹、饮酒、运动过度。此外患者健身或减重后、合并肝肾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要注意,β受体阻滞剂会增强降糖药物效果,同时对交感神经的抑制可掩盖患者的低血糖反应,增加低血糖风险。
建议患者:和医生充分讨论自己的低血糖症状,调整降糖药物治疗方案;避免易引起低血糖的危险行为;随身携带葡萄糖补充剂或胰高血糖素急救包;和身边的亲友交流,告知严重低血糖处理措施。最新研究显示,更频繁地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能有效地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因此在必要且可负担的情况下,患者可以使用便携动态血糖监控仪等血糖监测设备。
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4日)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是由国际糖尿病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于1991年发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使世界所有国家加强对糖尿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和监测,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更加关心糖尿病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加强对糖尿病预防措施、治疗手段的研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