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心脏病 Tag

当我们身体出现问题时,器官往往会发出“报警信号”,很多时候我们都被忽略了!最近在微博上,一位女士在演讲过程中突发心脏病,被送往医院后死亡,其实在这短短2分钟的视频中,心脏发出了数次“警报”,只是都被忽略了。比如: 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后出现肢体血液循环不好,1分15秒时不断搓手;1分50秒时出现憋气,出汗等等...

人们一直认为高心脏病风险与生活在缺乏新鲜营养食品地区有关,但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心脏病风险并非因为缺乏获得健康食品的途径,缺乏支付健康食物的经济基础才是心脏病风险高的罪魁祸首。据美国健康医疗指南(NewsMaxHealth)网9月25日报道,研究人员曾对亚特兰大的居民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发现:与那些有良好途径获得健康食物的人群相比,生活在“食物荒漠”,即难以以合适价格买到新鲜食物和其他健康食物地区的人们,因动脉硬化或炎症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 研究小组发表于《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的研究显示:在“食品荒漠”区域内,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要小,这表明一些人之所以无法通过健康饮食降低心脏病风险的原因不是缺乏获取途径,而是缺钱。 研究的主要作者Arshed Quyyumi博士在一封邮件中提到:“食物荒漠是指平均收入低、难以获得健康食物的地区,例如在城市1公里或农村10公里的范围内缺少杂货店的地区。” 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学院(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心脏病专家Quyyumi说:“我们发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高低与平均收入,更确切的说是个人收入有关,是否具备获取健康食物途径并不是决定风险高低的主要因素。”他补充说,研究人员已经发现社区因素是引发疾病的主要社会因素。 Quyyumi及其同事收集了亚特兰大市区1400多名成参与者的数据,他们平均年龄在五十岁左右,其中男性占比接近40%,非洲裔美国人占37%。研究人员对参与者的个人和经济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并对他们的炎症、血糖升高、血压升高以及动脉硬化的迹象进行检测。 约13%的参与者来自所谓的食物沙漠地区,与非食物沙漠中的参与者相比,这些人的吸烟率更高,因此更有可能出现高血压、动脉硬化、超重或肥胖症等疾病。研究小组将社区平均收入和个人收入加入到考虑范围之后,他们发现生活在食物沙漠地区的低收入群体患有心脏病的风险与生活在有良好食物获取途径的低收入群体患心脏病的风险一样。 但是,低收入社区里的高收入个体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低收入社区里的低收入个体低,即使使他们生活在食物沙漠社区,结果也是一样。“人们缺少获得健康食物的途径可能是导致健康状况不佳的因素之一,但我们的研究表明,较低的社会经济情况对健康的影响要比健康食物获取途径对健康的影响更大。” 当研究团队发现食物获取途径对健康的影响很小时,研究团队也有些许吃惊。但大家认为距离因素可能是影响农村地区心脏病风险的主要因素。此项研究主要是针对城市人群,所以收入水平成为了比较大的影响因素。新奥尔良杜兰大学医学院(Tulan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心脏病学家基思·费迪南(Keith Ferdinand)博士说,种族缺陷也可能是影响心脏病风险的重要因素,他还为此撰写了一篇社论。 费迪南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非裔美国人的高血压、中风、心脏病死亡和心力衰竭的风险高于美国其他群体,但这些种族差距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他说:“食物沙漠可能会加大患心脏病和中风风险。许多黑人社区的快餐店数量较多,但是有提供健康食物选择的超市数量较少,户外运动的安全场所也较少。” 费迪南表示,世上并不存在降低心脏病风险的最佳饮食方式。但他推荐了一种地中海式的饮食习惯,即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全谷物、脂肪鱼肉,少食用红肉、低脂或无脂乳制品。 他说:“在许多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这些食物十分缺乏、难以获取,而且价格极其昂贵。”...

心脏病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危害你的健康,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因心脏病猝死,却鲜有人关注心脏发来的求救信号。记者邀请权威心血管专家,提醒你及时注意心脏失灵的前兆,尽力争取更多救治时间。 受访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主任 许顶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文玲 上海瑞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吴立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王及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马根山 美国杜兰大学教授 保罗•威尔顿 心脏发来6个“求救信号” 1胸闷胸痛 威尔顿博士表示,如果觉得胸口仿佛压着一头大象,最好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觉得胸部肌肉有扯动感,说明可能有潜在心血管疾病;如果胸痛伴有放射到肩膀、手臂、颈部或下颌部的疼痛,一定要告诉医生。 2呼吸短促 爬一段楼梯就气喘吁吁,而过去从来没有这种现象,应警惕心脏问题;躺下时出现呼吸问题,很可能是心脏瓣膜病的症状。 3流感样症状 恶心、疲劳、怕冷、出冷汗等类似流感的症状,都表明供血不足。很多人都会有这些症状,但如果这些症状出现在活动后,就应该去看医生。 4头晕目眩 头晕眼花和眩晕,可能是血管堵塞或心脏瓣膜疾病的征兆,如果伴有心悸,则必须当心。快速站立时出现头昏眼花,也可能是心脏异常的一个信号。 5疲劳或失眠 很多女性患者在心脏病发作的前一周,会感到异常疲劳乏力。 很多人心脏病发作之前出现“睡眠紊乱”。因此,突然格外疲劳或出现失眠,应该考虑心脏是否出现异常了。 6严重的肠胃不适 严重胃肠不适,也可能是心脏问题的一大信号。 研究表明,有些女性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前几天,就会出现消化不良。但是很多人不会想到这与心脏病有关,并因此延误病情。 心脏受损,后果很严重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它是维持全身血液循环的动力之源。 它是人体最勤劳的器官,昼夜不停的工作,保证血液循环,将人体生存必需的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脑、肺、胃、肠、肝脏等器官,维持它们各自的功能。 同时,它还能带走身体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一旦心脏功能异常,不仅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影响身体其他器官,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心律失常是心脏功能异常的表现之一,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房颤。 房颤主要表现为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跳不规则。目前全球房颤患病人数为3350万。 房颤最终造成两个结果: 一是心脏不能很好地舒张,从外面抽回血的时间短了,泵出的血自然也少,多数血液积累在心脏里,容易引起心衰。 二是心房不收缩了,血流处于淤滞状态,红细胞、血小板容易沉淀下来,变成定时炸弹——血栓。 血栓可能突然掉落,如果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很容易阻断脑部供血,导致脑卒中;如果堵在肾脏里,就叫肾栓塞;如果堵在肠系膜血管,会造成肠系膜血管栓塞。 当心!这5件事最“伤心” 1不良生活习惯 过多摄入甜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心肌梗死;加班、熬夜、睡眠缺乏会危害心脏健康;泡酒吧、彻夜狂欢、宿醉会对心肌造成伤害,增加心脏骤停的风险。 2不良情绪 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对心血管病人也很不利,脾气火暴、遇事爱着急的人,罹患心脏病的风险较高。另外,性格特别内敛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也较高。 3吸烟 吸烟不仅危害呼吸系统,还会对心血管造成损害。每天吸烟1~4根,会显著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吸烟史越长、吸烟量越大,对心脏功能的危害越大,二手烟同样会损伤心血管。 4有心脏病家族史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心脏病,其他家族成员患病的风险,高于没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如果兄弟姐妹患有心脏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要警惕,做到规律作息,均衡膳食,防止心脏病的发生。 5工作太拼命 国外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每六年休一次假的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每两年休一次假的人高出至少50%。 定期休假可以让人从压力中解放出来,也让疲惫的心脏得到较长的喘息机会。 5种方法为心脏减压 只要每天做出一点改变,就能保护好你的心脏,降低患心脏病的几率。 多吃果蔬 吃水果蔬菜有助于摄取多种营养,多吃富含钾的白色果蔬,如梨、苹果、黄瓜土豆、香蕉等食物,能将中风风险降低52%。 随时随地多走路 如果无法抽出时间定期去健身房运动,那就想办法增加步行的机会。工作中,爬楼梯代替乘电梯;去超市时,将车子停在距离出口较远的地方,这些都可增加活动时间。 让牙更健康 牙周疾病与心脏病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及牙周健康,能有效降低心脏病风险。 睡觉之前务必刷牙,并使用牙线清洁牙齿。刷牙时间必须保证3分钟,否则就是走过场。成年人每年保证至少洗牙一次。 定期检查 每年定期体检对发现早期心脏问题十分必要。建议从20岁开始,每五年检查一次胆固醇,每两年测一次血压;从45岁开始,每三年测一次血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另外,心脏病患者平时一定要关注血压变化,严格控制血压。 排解压力和不良情绪 若心中的怨气无法及时得到宣泄,就会导致身体紧张,引发血压上升,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适度锻炼有助于排解压力和负面情绪,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使压力缓解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