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冬季养生 Tag

近日,全国大范围降温,天气变得更冷,不少人担心降温了是不是更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中医讲究“四时有节,六气调和”“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交通”,在今年初冬时节平均气温较高、甚至出现超过30°C的情况,就属于天地之气没有交通,人才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而在经历这一场大雪后,只要做好保暖,人反而不容易中招了。那么面对接下来还要持续寒冷几个月的冬天,我们该如何预防疾病?生活中又有哪些“坑”需要避开呢? 感冒了生扛能增强体质?错! 总有些人会轻视感冒,觉得这是个小病,不吃药扛扛就过去了,甚至有些人觉得小病扛一扛能让抵抗力变强,这都是错误的认知。中医常用一句话来形容感冒——“走马看伤寒”,指的是感冒变化快,一不小心病情就可能加重。因此,在面对感冒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可小觑。 门诊中经常会遇到患者说,感冒总是不好,白天感觉没事了,一到晚上就低烧,问了才知道患者“不听话”,还没痊愈就自己停药。服用中药能够帮助人体在祛除邪气的同时提升正气,要遵医嘱吃到身体康复,避免疾病反复发作。 那么哪些人群可以扛一扛?正气比较足,也就是抵抗力强的人,在病情没有发生“传变”的情况下,能够靠自身免疫力痊愈。而一旦出现嗓子痛、咳嗽、发高烧等入里化热的症状,就说明病情发生了“传变”,变得更为复杂,这时就不能再扛了,需要及时就医,通过治疗帮助人体痊愈。像是这种表邪不解、入里化热的情况,如果本身内热就重,属于“寒包火”,容易出现高热不退或反复发热,此时用麻杏石甘汤很合适,能够帮助人体解掉表邪、祛除热邪。 吃了药就行,生活方式不用管?错! 对于免疫力较强的人来说,感冒一般可以在七天内自愈。对于体质较弱的人来说,遵医嘱服药也能在一周左右康复。但要保证好好休息、清淡饮食、多喝热水,帮助人体对抗外邪,不可再做熬夜、过劳、重口味饮食等对身体有损伤的事情。 不少人误认为只要吃了药,感冒就能好,在生活中依旧不注意,熬夜甚至通宵,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或吃太多甜食等,导致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要知道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基础、是前提,将不良习惯持续下去只会恶性循环,对身体造成损伤,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中医认为外感病邪伤及六腑,而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伤及五脏,外感加上内伤,疾病就不容易痊愈。例如,迁延不愈的咳嗽,中医讲“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咳嗽一直不好可能是肺热,可能是脾虚,也可能是肾的津液不足。 清代名医徐大椿讲“伤风不醒便成痨”,也就是说感冒久久不愈会变成虚证,导致人体阴阳失衡加重,免疫力低下,对人体造成更大的损伤。这时就不能只治疗感冒了,还要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虚。 生病了补一补好得快?错! 关于中医的养生补益之道,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不能在外邪侵袭人体时进补,即不可以在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吃任何补益类的东西,包括补益药、药膳和食疗等。因为在此时进补等于是“闭门留寇”,会导致无法将外邪顺利祛除体外,拖长病程,加重身体的损伤。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感冒都不能补呢?也不是。大家都知道感冒一般可以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类型,实际上还有体虚感冒,多见于体弱的老人、女性和小儿,以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 体虚感冒又可分成气虚感冒、阴虚感冒、阳虚感冒。针对体虚感冒,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在解表的同时进行益气或滋阴或助阳,扶助人体正气,感冒才能尽快治愈。但值得提醒的是,对于自己是否患有体虚感冒,需要经过医生的诊断,不可自行盲目判断然后进补,以防适得其反。...

这几天,我国出现了寒潮天气,大部地区气温暴跌。此次寒潮不仅影响范围广,还伴有雨雪天气。一些和冬季有关的谣言也趁着这股寒潮刷了一波“存在感”:“三重”拉尼娜带来三倍寒冷、德绒是目前最保暖的制衣材料、冬天热车越久越好、柿饼上的白霜是防腐剂……这些谣言误导群众、产生了负面的社会影响。 今天,科技日报记者就对11月谣言逐一进行盘点,用科学的力量粉碎它们。 “三重”拉尼娜带来三倍寒冷? 真相:拉尼娜只是影响冬季气温的因素之一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已经持续较长时间的拉尼娜事件(以下简称拉尼娜)很可能会延续到今年年底或更久,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即北半球出现连续三个拉尼娜冬季。 该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同时部分网友给出了自己的“解读”:“三重”拉尼娜一定会带来三倍寒冷。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三重”拉尼娜不是三倍拉尼娜。“三重”拉尼娜是指从2020年开始的连续3个冬季都受到了拉尼娜的影响,影响并不是一年一年不断叠加,也不代表气候影响会逐年加倍。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出现时,通常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此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数量会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而在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则会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在多数拉尼娜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会出现得更加频繁。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至2022年2月,在出现拉尼娜的秋、冬季,冷空气共影响我国141次,其中27次达到寒潮级别。 “不过,决定冬季气温高低的因素有很多,拉尼娜只是诸多的影响因素之一。”周兵强调,我国冬季气温不仅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密切相关,还与北极海冰、欧亚积雪以及大气环流系统等因素有关。因此,虽然出现拉尼娜的冬季,气温偏冷的概率更大一些,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冷冬。 1986年以后,拉尼娜与暖冬“相遇”的频率增加,其中1998年和2020年是强暖冬。国家气候中心更是在2022年11月3日发布的《2022/2023年冬季及2023年春季气候趋势预测》中指出,预计今年冬季(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国家气候中心相关专家表示,气候预测是专业性很强的科研业务,需要以大量的气候观测资料为基础、以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为支撑,才能进行综合研判、分析,最终慎重得出科学结论。 德绒是目前最保暖的制衣材料? 真相:与其保暖效果类似的材料有很多 天气一转冷,许多人就开始准备买保暖内衣。去电商平台搜索“保暖内衣”,不少商品包装上都带有“德绒”字样,德绒几乎成了今年出现频率最高的保暖制衣材料。很多相关商家声称,德绒能够自发热,是目前最保暖的制衣材料。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德绒是英文单词Dralon的音译,是德国一家国际生命科学集团研发的一种腈纶纤维,主要成分为聚丙烯腈纤维。”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徐磊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德绒并非新生事物,早在2011年它就进入了我国市场。 “德绒的保暖原理和自发热无关,主要与空气的导热系数有关。”徐磊介绍道,物体的导热系数代表其传递热量的能力,空气的导热系数较低,代表其传递热量的能力低,即热量不容易流失,因此面料能够储存越多空气,就意味着其保暖效果越好。德绒的截面呈双T形,其不仅面料蓬松度高、绒毛厚,而且这种形状的截面使其能够“锁”住更多静止的空气,从而就形成了一个绝热层,减少了人体热量的散发。 “不过,‘德绒是目前最保暖的制衣材料’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徐磊介绍道,虽然德绒的导热系数只有0.05瓦/米·开尔文,在保暖材料中算是比较低的,但是在纤维材料中,与其保暖效果类似的材料还有很多。 此外,德绒的吸湿性能也比较一般。相比之下,羊绒材料同样很保暖,而且柔软舒适、吸湿性好、有弹性。再比如羽绒服,其高蓬松性也可以保留大量的静态空气,从而起到保暖的效果,且不容易产生静电。 柿饼上的白霜是防腐剂? 真相:白霜是天然形成的柿霜 柿饼是用柿子制成的饼状食品,也是冬季最让人期待的美食之一。吃过柿饼的人都知道,在柿饼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层白色的粉末,不过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层白霜到底是什么,于是网络上开始流传这是人工添加的防腐剂。 对此,天津农学院教授田淑芬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柿饼上的白霜被称为柿霜,是柿饼在制作过程中天然形成的糖霜,并不是防腐剂,对人体无害,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在制作柿饼的时候,首先需要给柿子削皮,然后将削好皮的柿子进行晾晒。在晒干的过程中,柿子会析出果糖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待水分蒸发后,这些营养物质会慢慢积累并结晶,最终形成了柿霜。 “柿霜具有润肺止咳、止血、生津利咽等功效,对于喉痛、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田淑芬介绍道,同时柿霜富含维生素B_2,对于口疮也有一定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柿饼外层的柿霜多少,是由气温以及晾晒时间决定的。天气越冷、晾晒时间越长,柿饼就会越甜,柿霜也就会相对多一些。在存储、运输的过程中,如果所处环境温度升高,柿霜可能会融化而变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回霜”。 不过,消费者没必要过度追求柿霜的多少,需警惕不良商家为了提升柿饼“颜值”而人工在柿饼上洒面粉、淀粉等物质。经过人工“美白”的柿饼看上去白得比较均匀,但是只要轻轻一抖,它上面的白色粉末就会掉落,其口感也不是柿霜那种清甜的感觉。 冬天热车越久越好? 真相:过度热车会损伤发动机 人们在运动之前,为了减少运动带来的伤害,一般会提前热身。汽车在行驶前,同样需要“热车”。有经验的老司机都知道,到了冬季,汽车在室外低温环境下启动后,需要怠速运行(使汽车发动机在空挡位运行)一段时间,再正常行驶。 然而,最近有不少人表示,由于冬季室外太寒冷,热车时间越长越好,这样可以让发动机升温更加充分。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对此,天津职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师刘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冬季由于室外温度较低,燃油雾化性差,因此在户外启动发动机时最好使其逐渐升温,不宜加速、加力使用发动机,以减少发动机的磨损、提高燃油经济性。 除此之外,发动机内的机油在低温条件下,其流动性会降低、粘度会提高,就难以起到快速为发动机润滑的作用。因此,冬季开车前热车是有必要的,但是过度热车对汽车的损伤也不小。 “热车时间过长对汽车的损伤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会让发动机产生积碳(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燃油中不饱和烯烃和胶质在高温下产生的一种焦着状的物质),进而影响其性能,特别是会缩短发动机火花塞的使用寿命。其二是在怠速运行过程中,燃油浓度高,长时间怠速运行会浪费燃油,增加污染物排放,加大三元催化器、颗粒捕集器(OPF)的工作负担。”刘军解释道。 对于纯电动汽车,刘军提醒道,电动汽车驱动装置主要由电机、动力电池和控制系统组成,驱动纯电动车的能量来自电池,因此不存在热车问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混合动力汽车是需要热车的,当其行驶里程超过纯电模式下的续航里程时,需要由纯电模式转为燃油模式,此时如果不热车同样会损伤发动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最好先在燃油模式下热车,再正常行驶。(陈曦)...

大寒天气寒冷到了极点,人体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时候,所以大寒养生着重于藏,此时应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还需要适当饮食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