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炎症因子 Tag

近年来,“抗炎” 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走红。在各大社交平台搜索 “抗炎”,从抗炎蔬菜汁、定制抗炎食谱到各类抗炎保健品,相关内容层出不穷,明星与网红也纷纷加入支持者行列。在这股热潮推动下,“炎症” 似乎成了健康的 “头号敌人”。但事实上,真正助力健康长寿的并非追求 “无炎状态”,而是让炎症维持在 “有用且无害” 的合理区间。 炎症为何会 “失控” 炎症本身是免疫系统的 “保护性反应”。当身体遭遇感染或损伤时,免疫系统会引导免疫细胞前往受损区域,清除病原体并修复损伤,这一过程所呈现的就是炎症。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平衡容易被打破,进而引发 “炎症失控”。 衰老:免疫功能全方位减弱 “免疫衰老是一个渐进且不可逆的过程。”20 岁左右,人体免疫功能达到巅峰,此时免疫细胞数量充足、应答速度快。但此后,据部分研究估算,免疫功能会以每年 1%~2% 的速度缓慢下降,60 岁是关键节点,此时 T 细胞(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数量会锐减至巅峰时期的 30%,身体抵抗力显著削弱。 免疫衰老还伴随着 “功能退化”。一方面,免疫细胞的信号传递能力持续减弱,无法及时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另一方面,长期 “战斗” 的 T 细胞会陷入 “疲惫” 状态,失去年轻时的战斗力。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本应留存下来对付未知新病原体的初始淋巴细胞,会被过度 “征调” 转化为仅针对已知病原体的记忆细胞。这就导致当同时感染一种新病毒时,老年人的发病时间往往晚于年轻人,且更容易发展为重症。 过强:免疫反应存在自伤风险 当然,免疫功能也不是越 “年轻” 越好,尤其是对于 60 岁以上的人群。日前,美国梅奥诊所阿里克斯医学院发表在英国《自然・衰老》杂志的综述指出,部分老年人因长期高蛋白饮食、规律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免疫系统仍能保持类似年轻人的活跃度,但相应的代价是自身免疫病风险显著增加。 这种 “过强” 本质上是 “调节失灵”。年轻人的免疫系统能精准锁定外敌,但老年人的身体修复能力下降、慢性损伤增多,若免疫系统仍保持强反应,很可能 “认错目标”,将正常组织当作 “敌人” 攻击,还可能引发细胞因子风暴等免疫反应过度的情况。 炎症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其持续时间和强度。急性炎症是身体的 “应急保护机制”,比如皮肤破损后的红肿热痛,是组织在进行修复;流感时发烧,是免疫系统通过升高体温来抑制病毒复制。这类短期炎症(通常不超过 7 天)是身体自愈的关键。而慢性低度炎症则完全不同,它往往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像 “文火焖烧” 一样侵蚀身体器官,不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诱发 2 型糖尿病、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还可能与肺癌、结直肠癌等癌症相关。 找到炎症的 “长寿区间” 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