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白露养生 Tag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的第3个节气。白露是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进入“白露”,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凉意,虽然暑热可能不会一下子退场,但是闷热感会逐渐褪去,早晚添了一份秋天的凉意。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太阳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 从白露节气开始,各地陆续开始进入到秋天。这时,中国各地昼夜温差可达8℃至16℃,所以白露是一年中温差较大的节气。 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白露节气养生禁忌 1、粮谷篇 粮谷类食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成分,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能量,一半以上来自粮谷类食物。此外,它还提供了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秋天这种秋燥的时节,多喝各种各样的粥,对于防秋凉,抗秋燥,都有很好的效果。杂粮粥、红枣粥、紫薯粥、莲子银耳粥、瘦肉粥等,都是不错的营养粥。 营养师提示:白露以后,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增加我们肠胃的负担,导致胃肠疾病。 2、蔬菜篇 蔬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还富含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可以称为“通腑佳素”。蔬菜中的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如果多吃一些深色蔬菜,对保护视力有很好的作用。给大家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莲藕、菠菜、萝卜等。 营养师提示:白露以后,天气转凉,吃蔬菜尽量避免生食,以免损坏我们的脾胃。 3、水果篇 水果中除了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有很多生物活性物质,秋季多吃一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会使人感觉清爽舒适。如:煮梨汤有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的功能。甘蔗有滋补清热,用甘蔗煮水服用对于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此外,秋季应季的水果还有香蕉、桔子、山楂、苹果等。 营养师提示:白露过后,天气渐凉,虽然吃梨和甘蔗可缓解“秋燥”症状。但是,对于脾胃虚寒者一定要将其煮熟后食用。 4、肉类篇 肉类可分为畜、禽、鱼三大类。肉类的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维生素B族和VA含量丰富,在禽肉中还含有较多的VE。矿物质含量以铁最为丰富,动物肉中的铁主要是以血红素铁形式存在,消化吸收率很高;钙虽然含量不高,但利用率高。 白露养生注意事项 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天气渐凉,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成白色的露珠,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是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 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脯容易着凉。 白露时节,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此时秋高气爽,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时光。但是,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间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其实不一定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热”。“花粉热”的发病有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人体体质的过敏,另一个是不止一次地接触和吸入外界的过敏原。此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注意早晚不要受凉,对过敏性疾病积极预防。 白露时节要防止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因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在白露一节气中要预防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