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月30 国庆假期健康出行全攻略:守护身心,畅享佳节
国庆佳节将至,境内外出行热度持续攀升。在这段欢乐的时光里,健康是安心旅途的基石。为了帮助大家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假期,以下从出行前、旅途中、返程后以及特殊人群防护四个方面,为大家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南。
一、出行前:未雨绸缪,夯实健康基础
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精准规划行程
出行前,务必密切留意目的地的疫情信息。据中国疾控中心提示,2025年国庆期间,诺如病毒肠炎、登革热、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病需重点防范。若计划前往热带、亚热带地区,如东南亚、非洲等地,要提前查询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流行情况。特别是孕妇或处于备孕期的女性,应避免前往寨卡病毒高风险区域,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精心准备出行物资,防护应急两不误
出行物资的准备要兼顾防护与应急。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和消毒湿巾,确保手部卫生时刻在线。前往蚊虫活跃的地区,需备好含避蚊胺的驱蚊剂、浅色长袖衣物以及蚊帐。同时,根据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合理准备增减衣物。有基础疾病的人士,要携带足量的常用药品。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建议提前接种流感、新冠疫苗,降低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若出行前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一定要暂缓行程,及时就医,待身体恢复后再开启旅程。
二、旅途中:多管齐下,规避健康风险
传染病防护:切断传播途径,筑牢健康防线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在密闭的交通工具内,要科学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防止飞沫传播。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蚊媒传染病防范:伊蚊在上午7 – 9点、下午5 – 7点最为活跃,这段时间尽量避免在草丛、树荫等蚊虫密集的地方停留。住宿时,安装好纱门纱窗,睡前仔细检查蚊帐的密封性。外露的皮肤涂抹驱蚊剂,同时主动清理住宿环境中的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
肠道传染病预防:坚持“勤洗手、吃熟食、喝净水”的原则。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20秒以上。肉类、海鲜等食物要彻底煮熟,水果洗净后再食用。饮用水选择开水或未开封的包装水。若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要戴上手套,用含氯消毒剂进行处理,事后彻底洗手。
饮食作息: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平衡
国庆期间恰逢秋分,中医讲究“秋收敛藏”,过度放纵容易打破身体的平衡。饮食上,要少食辛辣,多选择润燥的食材,如银耳、梨等。聚餐时,选择证照齐全的餐饮机构,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肠胃负担。野外活动时,切勿采食不明野生菌、野菜,防止食物中毒。
作息方面,要拒绝“报复性熬夜”,尽量保持日常的生物钟。若熬夜后出现口干眼干的症状,可饮用麦冬百合菊花茶缓解,按压攒竹穴、睛明穴减轻眼部疲劳。行程安排不宜过满,每日要预留足够的休息时间。睡前用伸筋草泡脚15分钟,有助于缓解肌肉酸痛、改善睡眠质量。
特殊场景:注重细节防护,确保万无一失
入住酒店时,先打开窗户通风,用消毒湿巾擦拭遥控器、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贴身用品建议自带,更加卫生安全。接触动物时要格外谨慎,不触碰来历不明的野生动物,不食用病死禽畜。若被猫狗抓伤,要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尽快接种狂犬疫苗。出境旅行者归国后14天内,要做好健康监测,配合出入境检疫要求。
三、返程后:持续关注,做好健康衔接
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及时就医排查
返程后,要持续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若出现发热、皮疹、腹泻、关节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饮食史及接触史,以便医生精准诊断。尤其是有登革热流行区旅居史的人员,要警惕“三痛”(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三红”(面、颈、胸部潮红)症状,出现异常及时排查。
调整状态,恢复日常节奏
调整状态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逐步恢复规律的作息,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的工作。衣物要彻底清洗晾晒,行李箱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毒残留的风险。若家中有婴幼儿,成人出现咳嗽症状时要佩戴口罩,避免传染给易感人群。
四、特殊人群:精准防护,守护重点群体
老年人:减少聚集,备好急救药品
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弱,应尽量减少在人群密集场所的停留时间。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以防突发状况。
儿童:全程接种疫苗,加强饮食监护
儿童要全程接种麻腮风、百白咳等疫苗,增强免疫力。家长要做好手卫生,同时加强对孩子饮食的监护,确保饮食安全。
孕妇:规避风险地区,远离传染源
孕妇要严格规避寨卡病毒高风险地区,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为自己和宝宝的健康负责。
健康是假期最美的“底色”。无论是踏上旅途欣赏美景,还是在家中享受悠闲时光,我们都要筑牢防护防线,坚守健康习惯。愿大家在做好防护的同时,尽情享受国庆假期的美好,平安顺遂地开启节后生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