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冬季心梗高发,这 5 个信号千万别忽视

冬季心梗高发,这 5 个信号千万别忽视

55 岁的刘先生,年轻时应酬不断、烟酒不离手,早早被确诊冠心病。半年前,他终于重视起健康,戒掉烟酒、饮食变得清淡,本以为生活在向好发展,意外却猝不及防。
11 月初的一天,刘先生外出遛弯时突然胸闷气急,随后剧烈的胸痛让他直挺挺晕倒在地。路人紧急拨打 120,送医后确诊为急性心梗,血管严重堵塞。尽管医生全力抢救,还是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家人满心困惑:明明已经改了不良习惯,怎么还会突发心梗?其实,心梗的发生从不是单一因素导致,尤其到了冬季,隐藏的风险早已悄然滋生。

一、心梗为何越来越多?冬季更是 “高危期”

心梗,简单说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斑块破裂出血形成血栓,导致血管突然堵塞,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它的高发,既和季节特点密切相关,也离不开生活习惯的影响。

1. 冬季是心梗 “重灾区”,低温是关键诱因

每年 11 月~次年 1 月,是心梗最高发的时间段,而清晨 6~10 点更是发病 “峰值期”。数据显示,冬季气温每下降 1℃,心梗风险就会增加 2%。
寒冷环境下,身体末梢血管会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负担陡然加重。尤其是从温暖的暖气房突然走到室外,血管受到冷空气剧烈刺激,容易引发血流中断、血管阻塞,直接诱发心梗。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也证实:当气温低于 0℃时,50~89 岁人群的心脏病发作概率会上升 10%,直到温度回升到 3~4℃后,发病率才会逐渐下降。

2. 发病越来越年轻,不良习惯是 “隐形杀手”

如今心梗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 “专属病”,45 岁以下的年轻患者数量逐年攀升。这背后,是年轻人长期积累的不良生活习惯:
  • 饮食上偏爱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导致肥胖、血脂异常,让血管提前 “老化”;
  • 缺乏运动,上班久坐、下班躺平,新陈代谢变慢,进一步加重血管负担;
  •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生物钟紊乱,代谢功能受影响,显著增加心梗风险。
哪怕像刘先生这样后期改正了习惯,早年血管受损的 “底子” 还在,遇到冬季低温这样的诱因,依然可能突发意外。

二、心梗不只是 “捂胸倒地”,这 5 个信号别忽视

很多人对心梗的认知,还停留在电视剧里 “双手捂胸、突然倒地” 的场景。但事实上,心梗发作时症状多样,以下 5 个 “隐藏信号”,同样可能是危险预警:

1. 莫名呼吸急促

没有剧烈活动,却突然感觉呼吸困难、喘不上气,还可能伴随胸部发闷,平躺后症状会更严重。这是因为心梗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影响了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

2. 消化道不适,易被误判

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很容易被当成肠胃炎、胃病。但如果这些症状伴随胸闷、出冷汗,且持续不缓解,一定要警惕心梗的可能 —— 心脏和消化道神经相连,心梗疼痛可能会放射到上腹部。

3. 恶心 + 出冷汗 + 头晕

突然感到恶心反胃、浑身冒冷汗,还伴随头晕目眩、站立不稳,这是心梗导致全身供血不足的典型表现。如果同时出现心悸(心跳过快、过乱),更要立刻警惕。

4. 肩痛背痛,持续不缓解

心脏出现问题时,疼痛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部分患者会累及右肩,多为持续性的钝痛,不是尖锐的刺痛。尤其女性,可能在肩背疼痛的同时伴随恶心呕吐,更容易被忽视。

5. 活动后牙痛、下颌痛

少数患者心梗发作时,疼痛会放射到牙齿或下颌部位。特点是静止时不痛,稍微走路、爬楼梯等活动后就会出现疼痛,休息后也无法快速缓解,这时候千万别只当成 “牙疼” 处理。

三、入冬防心梗,做好这 4 件事,守护血管安全

心梗虽凶险,但可预防。尤其是心血管功能不佳的人群,入冬后做好以下 4 点,能显著降低风险:

1. 早晚保暖,避免温差刺激

冬季早晚温差大,是血管的 “天敌”。出门时一定要及时增添衣物,戴帽子、围巾、手套,保护好头部和四肢末梢;从暖气房到室外时,别猛地出门,可先在门口停留几分钟,让身体适应温度变化。

2. 洗澡控制水温,避免刺激

洗澡水温度要和体温接近(约 38~40℃),不宜过冷或过热。水温太高会让血管突然扩张,大量血液流向皮肤,导致心脑缺血;水温太低则会引发冷刺激,加重心脏负担。洗澡时间也不宜过长,控制在 15~20 分钟内。

3. 晨起别过猛,晨练别太早

很多中老年人习惯早起晨练,但冬季清晨气温低、空气含氧量低,且身体处于 “苏醒期”,猛地起身或过早外出锻炼,都容易诱发心梗。建议早上醒来后,先在床上活动四肢,静坐 5~10 分钟再慢慢起身;晨练最好等到上午 9 点后,气温回升、空气质量好转时再进行。

4. 进补需适度,别给心脏添负担

冬季很多人喜欢吃高热量、高脂肪的 “进补食物”,但过量摄入会加重胃肠道负担,还会导致血脂、血糖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建议饮食以清淡、均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控制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的摄入。
最后要牢记:心梗发作后,“时间就是心肌”。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立刻拨打 120 急救电话,同时抓住救治的 “黄金 120 分钟”,尽早疏通血管,才能最大程度挽救生命。
血管健康需要长期呵护,哪怕已经改正了不良习惯,也不能忽视季节、环境等潜在诱因。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入冬后更要警惕,做好防护、关注身体信号,才能远离心梗风险。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