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中医擅长调治冠心病

中医擅长调治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会导致心肌血液供应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在冠心病的调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日常的调治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饮食调摄

中医强调,饮食应五味调和,避免偏嗜。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首先要控制饮食的总量,避免过饱,以防加重心脏负担。

其次,宜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菠菜、芹菜、西兰花等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利于心血管健康。

再次,减少肥甘厚味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制品等。这些食物含有较高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易导致血脂升高,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最后,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以山楂为例,可将山楂制成山楂片、山楂糕或泡水饮用,有助改善血液循环。此外,木耳、洋葱等也有一定的降脂抗凝作用。

二、起居有常

冠心病患者每天应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各器官得以充分休息,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工作或活动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过度劳累都可能诱发心绞痛。

冠心病患者还要注意季节变化,适时增减衣物。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季节变化会影响人体气血运行。在寒冷的季节,要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因为寒邪易使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在炎热的夏季,则要注意防暑降温,防止暑热耗气伤阴,影响心脏功能。

此外,冠心病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不要用力排便,否则会增加腹压,加重心脏负担,有可能诱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三、情志调养

中医认为,情志过激可导致气血逆乱,损伤脏腑。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冠心病发作风险。

冠心病患者要学会自我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平和。可通过多种方式来舒缓情绪,如听音乐、读书、散步、与朋友聊天等。同时,家人朋友的关心与支持也非常重要,可以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慰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适度运动

冠心病患者适当运动对增强体质、改善心脏功能有着积极意义。散步是一种非常适合冠心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它强度适中,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患者可每天坚持散步30~60分钟,速度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太极拳也是不错的选择,其动作柔和缓慢,通过调身、调息、调心,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身心调养。

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心慌、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另外,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可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可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善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五、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依据辨证论治原则,医生会根据冠心病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开具个体化方剂,治法包括:活血化瘀法,常使用丹参、川芎等药物,可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理气止痛法,选用柴胡、枳壳等,能缓解气机不畅导致的胸闷胸痛;益气养阴法,常用人参、麦冬等药,可增强心肌功能、滋养心阴。此外,还有一些方便服用的中成药。

艾灸。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回阳救逆等作用。冠心病患者可在服用中药的基础上,选择内关、膻中、心俞等穴位进行艾灸,能起到温通心阳、缓解疼痛的作用。

按摩推拿。通过按摩内关、神门、膻中等穴位,以及对胸部进行适当推拿,可促进胸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同时也有助于放松身心,可配合中药促进病情改善。

总之,冠心病的中医日常调治是一个综合过程,需要患者在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方面多加注意,并结合中医特色疗法进行调治。患者只有持之以恒地做好日常管理,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标签: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