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立春,二十四节气的开始

立春,二十四节气的开始

明日是2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立为“开始”之意;春则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标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了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据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每年公历2月4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进入立春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立春代表着春季开始,但受强冷空气影响,大风、降温仍是这一时节的主旋律;只有强冷空气造访的间隙,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气温回升。立春时节,“拂面东风,虽然料峭,毕竟寒轻”,春意随之而至。

立春是这样来的

《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要在这一天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二十四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以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二十四节气中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发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此后立春日,仅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立春的一些习俗

咬春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迎春

旧俗立春前一日由两名艺人顶冠饰带沿街高喊:“春来了”,就是传统的“报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打春

“打春”,是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春牛有纸牛和泥牛之分,扮作芒神的人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即为“打春牛”,意为打走春牛的懒惰,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赶紧耕种。

立春的一些非遗民俗

石阡说春

“说春”是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在立春时节扮装“春官”说唱歌谣、劝农劳作的民俗表演活动,祝福风调雨顺、丰衣足食。

“春官”是周代一种职官,执掌农耕事务。后世民间出现扮装春官的说唱艺人在农村走家串户表演,形成一种劝农祈福的“春官送春”习俗。说唱者又被俗称为“春倌”。清乾隆石阡府志、县志已有当地说春习俗的记载。石阡侗族吸收了这一习俗并传承至今。

说春一般在每年春节或立春时开始,春分时结束。说春词实际是唱,有简单的曲调,各地不一。“说春”分为“说正春”及“说野春”。“说正春”有固定春词,其内容主要是说“二十四个农事节气”“渔樵耕读”,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人文等方方面面。“说野春”又称为“说耍耍春”“说花花春”,内容丰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主要段子名目有《开财门》《颂主人》《说茶》《见子打子》等。“春倌”手端春牛,凡到说春之家,均要散发一张农历、一张财神春贴,意在劝农春耕并祝福主人吉祥如意。

2011年5月23日,农历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班春劝农

农历二十四节气(班春劝农),流行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的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班春劝农是浙江省遂昌县保留的传统农业文明中的迎春文化表现形式。“班”同“颁”,“班春”即颁布春令,“劝农”以劝农事,策励春耕。

明代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万历二十一年(1593)至二十五年(1597)任遂昌知县时,以勤政爱民、兴教化、励农桑著称。于立春前一日,遵制率僚属迎春于青郊,祭春神、鞭土牛、向士民赠“春鞭”,以鞭春礼仪,向邑人颁布“春耕令”。作《班春二首》,诗云:“今日班春也不迟,瑞牛山色雨晴时。迎门竞带春鞭去,更与春花插几枝。”“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

康熙《遂昌县志》有“立春先一日,官府迎春于东郊,祭芒神,鞭土牛,民乃兴事”的记载。康熙四十八年(1709)遂昌知县缪之弼在行鞭春礼后,即兴作《春郊劝农》诗,也反映了一年一度的迎春劝农活动。乾隆年间,迎春活动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民俗活动。遂昌县城于立春日,制札“春牛”,导以仪仗鼓吹,游行东、西、南、北四门,观者塞路。

民国后,官方劝农活动停办,民间劝农活动依然举行。城乡民众在立春日,家家备香烛、祭天地(神)、插梅花、鸣鞭炮,以示“迎春接福”。

20世纪80年代后,大田村村民自发组织上千人参与的班春劝农活动,基本复原古代祭春活动场面。从此,遂昌西部地区民众纷纷效仿,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遂昌城乡群体的民俗活动。

2011年5月23日,农历二十四节气(班春劝农)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华立春祭

衢州九华的梧桐祖殿有立春日迎春神习俗。立春为梧桐祖殿祭春神句芒的庙会时节,民间俗称“年大不如春大”。 九华立春祭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外陈村比较完好地保留下来的传统农时节令习俗。农历立春日为祭祀日,九华梧桐祖殿是立春祭主要活动场所。

九华立春祭起源于句芒神崇拜。句芒神崇拜起始于何时,尚无定论,《山海经》研究者将句芒的踪迹追溯到远古的新石器时代。炎、黄时代,句芒是春之神,掌管春天来到,春耕播种,农业丰产。祭祀其目的也在于祈求五谷丰登。周朝,句芒神仍辅助天帝治理春天。周天子迎春祭礼,围绕着祈求农业丰收祭祀进行。《礼记·月令》在记载这一风俗时说,“大典”除了塑土牛外,还要塑农夫,并根据农夫与土牛位置的距离远近来显示农事的早晚。如立春在十二月十五左右,农夫位置偏前,意为农事宜早。立春如在十二月底和正月初,农夫位置居中,说明农事不缓不急。立春在正月十五左右,农夫位置偏后,意为农事较缓。

主要祭祀活动有:祭拜春神句芒、迎春接福赐求五谷丰登、供祭品、扮芒神、焚香迎奉、扎春牛、演戏酬神、踏青、鞭春牛等。

2011年5月23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九华立春祭)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标签: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