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月07 脂肪肝,根在脾虚
现代人的“高积累、低消耗”生活方式,给身体埋下了很多健康隐患,代谢紊乱引发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其健康状态在维持物质代谢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数据显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以下简称“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增高,患病人群呈低龄化趋势,疾病谱向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演变。60岁的山西省名中医、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李双全教授长期从事肝病领域研究,他表示,在我国,脂肪肝已逐步跃升为第一大慢性肝病,脂肪肝的转归对代谢综合征乃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治疗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防治脂肪肝,对健康意义重大。
“脂肪肝长什么样?虽然看不到,但脂肪肝人群有一些共性特点”,李双全说,倦怠、乏力、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腰围大等是典型表现,有些人体型偏胖,体重大,看似壮实,实则外强中干,常常神疲乏力、精神欠佳,化验检查大多提示转氨酶升高伴随血糖、血脂等异常。中医学《灵枢·五癃津液别》有云:“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膏近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脂肪。中医学认为,肝与脾在疏泄与运化生理功能上相互为用,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健运则促进脂质代谢正常;反之,脾失健运,则水谷不化精微,变生水湿之邪,蕴阻中焦,致肝失疏泄。肝喜调达恶抑郁,一旦肝失疏泄,则气机不调,升降紊乱,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清浊不分,水湿化生痰浊,入血入络,壅滞肝胆,痰瘀互结,形成脂肪肝。李双全强调,脾失健运是脂肪肝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
问题来了,脾为何会失其健运?“不外乎先天和后天两大因素”。李双全说,先天脾虚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能力较差。后天因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起居失常、久坐少动、劳倦过度、忧思日久、大病初愈等导致脾胃受损,出现脾虚。所以,脂肪肝的防治措施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两方面。
针对单纯脂肪肝阶段(仅超声显示有脂肪肝改变),改变生活方式是基础的干预方法,行之有效,需持之以恒直至完全逆转。如病情进展到脂肪性肝炎阶段(同时化验肝功能异常者),除了改变生活方式,还应配合必要的中西药物治疗。
如何改变生活方式,李双全给出以下建议:
管住嘴,禁酒、忌油、忌饱。这是脂肪肝患者的饮食总原则。具体措施包括忌食煎炸食品、动物油,植物油总量每天不超过20克,不吃动物内脏、鸡皮、肥肉及鱼籽、蟹黄、巧克力,少吃蛋黄,控制主食量,每天500克新鲜绿色蔬菜。常吃降脂食品,比如小米、燕麦、黑芝麻、黑木耳、海带、菜花等。
管不好嘴就要多运动。推荐中等量有氧运动,比如慢跑、跳舞、游泳等,每周4次以上,累计锻炼时间至少150分钟;或其他有氧运动,如每日步行不少于1万步(成人约5公里)。通常需要减重,才能有益于包括脂肪肝在内的代谢综合征康复。
控制体重,减小腰围。正常腰围值为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正常体重指数(BMI)为18.5~23.9。合并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如果改变生活方式, 6~12 个月体重未能降低5%以上者,建议谨慎选用二甲双胍、西布曲明等。
针对脂肪性肝炎阶段患者(化验肝功能异常),李双全提醒,可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中药治疗。
脾虚湿困证。临床表现为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脘痞胀、畏寒怕冷、大便偏稀、舌体胖大、舌边齿痕、苔薄白腻,应健脾益气、利湿化浊,可服用胃苓汤加减(党参、茯苓、白术、泽泻、厚朴、陈皮、车前子、茵陈、黄芩等)。
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为胸胁部胀满疼痛、善太息(爱叹气)、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肠鸣、腹痛腹泻,应疏肝理气、健脾利湿,可服用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党参、泽泻、荷叶、车前子、枳壳、黄芩等)。
肝脾湿热证。临床表现为胁肋腹部胀满不适、恶心厌油或见黄疸、大便不爽、舌质红、舌边齿痕、苔黄腻,应清热化湿、疏肝健脾,可服用柴平汤加减(柴胡、黄芩、党参、清半夏、苍术、陈皮、厚朴、茵陈、泽泻、车前子等)。
平时,也可通过食疗辅助治疗,推荐常吃的食物有薏米、赤小豆、山药、茯苓、芡实、莲子肉、白扁豆、冬瓜、玉米、黄芪、党参、陈皮,还有花椒、白豆蔻、砂仁、草果等,可起到益气健脾、利湿清肝的功效。另外,再推荐两个食疗方。
薏米荷叶粥。薏米100克、铁棍山药50克、白米200克、荷叶15克。铁棍淮山去皮洗净,切片或切丁;将薏米、白米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煮成粥即可。
莲子陈皮羹。莲子30克、陈皮30克、薏米50克、荷叶15克。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同煮为羹,加入适量蜂蜜调至微甜。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