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养护好我们脆弱的骨头

养护好我们脆弱的骨头

硬骨头、铁脊梁意味着身子硬朗。但现在,走着走着就崴脚,摔一下就骨折的人不在少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为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达46.4%。10月20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记者从专家那了解到,从年轻时起,人们的骨头就有越来越脆弱的趋势,保护骨骼健康不能掉以轻心。

受访专家:

西安市红会医院(陕西省骨科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医师 曾玉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医师 张 波

现代人的骨头又软又脆

健康的骨骼又硬又韧,硬度由钙沉积的骨密度决定,韧度由蛋白质转化的胶原质决定。骨密度依赖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平衡机制,就像一个蓄水池,如果进水多出水少,水池的水就多,骨密度就高。反之,骨密度就低。在青少年时期,成骨大于破骨,即“进水大于出水”,骨骼中的钙迅速沉积,骨密度逐渐增强,这时候骨骼韧性也好,即使骨折也不易完全断开。到青壮年时期,骨骼密度继续增加,直到30~35岁时达到峰值,成骨与破骨功能平衡。此后随年龄增长,骨骼中钙质和胶原质开始丢失,“出水大于进水”,骨量逐渐减少。

2014年,《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刊登一项北京人群骨密度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所有人群的骨量较10年前均有所降低;30岁以下人群的骨质疏松发病率异常增高,达21.9%,甚至超过了50~59岁人群的发病率(20.8%)。“以前,骨量减低、骨质疏松、易骨折是老年人的专利,现在,年轻人和中年人的骨头也‘变脆’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张波说,临床中他常遇到一些三四十岁的人,摔一跤,脚踝或手腕就骨折了,严重的还要打穿钉固定。还有些让人匪夷所思的极端个例:一位小伙子用力抱起姑娘,只听到腰间“咔”的一声,竟发生腰椎骨折;有位中学生乘坐公交车时,突遇刹车,手用力拉吊环后就骨折了;一位年轻女孩,因过度节食造成严重营养不良,骨头就像糠了一样一碰就碎……

“各年龄段都有骨病早发的趋势。”张波说,很多二三十岁甚至十八九岁的青年人就开始颈肩痛,还伴有颈椎曲度改变、反弓、头晕恶心等症状,腱鞘炎也很常见;三四十岁的青壮年就已出现各种关节痛问题,膝关节有滑膜炎和半月板损伤,腰椎间盘早早老化退变的也不少;五十多岁的人骨性关节炎最多,膝盖老化肩难抬,肩袖损伤、肩周炎等是高发骨病;60岁以后,退行性骨病普遍,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等发病率不断攀升。

伤骨因素各年龄段不同

是哪些原因让我们的骨头变得脆弱呢?西安市红会医院(陕西省骨科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医师曾玉红说,不同年龄段骨质不好的原因不尽相同,不过,大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少年儿童:偏食,压力大。“临床中,有些十四五岁孩子的骨密度只有十一二岁的程度,骨质只有相应年龄段正常水平的70%~80%,虽然不至于骨质疏松,但骨质不硬,骨折风险就高。”曾玉红说,儿童挑偏食、常吃快餐、喝大量碳酸饮料等不良习惯,以及精神压力大、活动量少等,都可能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干扰正常骨代谢。此外,课业负担重,长期伏案弯腰,肌肉韧带会疲劳,脊柱结构易变形,影响脊柱正常发育。如果运动量再不够,孩子的肌肉力量就不足以保护骨骼,所以我们发现,现在青少年动不动就骨折的现象在不断增加。

青壮年:久坐不动,抽烟酗酒。现在人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上下班开车,下班“晒月光”,很容易导致骨质量下降。一些爱美女性怕晒黑,出门打伞还涂防晒霜,严重影响体内维生素D合成,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量储存。曾玉红说,中青年人的维生素D水平不仅普偏低,而且严重缺乏。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只有约10%的中青年人血浆维生素D水平正常(>30纳克/毫升),50%~70%的中青年血浆维生素D缺乏(10~20纳克/毫升)。缺乏维生素D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日照。

此外,不少人都有吸烟、酗酒、大量喝咖啡等不良习惯。研究显示,每天饮酒超过30克的人,全身骨密度会明显下降,啤酒比其他酒类更易造成骨量流失;烟草中的成分会使雌激素减少,降低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大量喝咖啡会增加钙从尿液和粪便中排出。

两位专家特别指出,中青年女性比较特殊,有两个骨质流失的高发期。女性的妊娠期、哺乳期,因为激素水平变化,易出现特发性骨质疏松,产后1~3个月多发,常见腰背疼症状,甚至出现胸腰椎骨折,这种情况需要停止哺乳,使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此外,从围绝经期开始,女性雌激素水平开始下降,破骨速度大于成骨,造成骨流失,还有些女性卵巢早衰,可能不到40岁就出现更年期症状,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升高。根据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50岁以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是32%,但男性只有6%。

老年:年龄增长,疾病多发,代谢变差。随着年龄增长,多种激素水平下降或出现代谢异常,维生素D的合成或活化不足,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减弱,年龄每增加10岁,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1.4~1.8倍,过了更年期,骨质疏松十分普遍。《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32%,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此外,老年人多发慢性病,有些疾病及用药本身就对骨骼有所损害。如患慢阻肺的老人,因呼吸受影响,运动减少,加上所用药物有些含有激素,长期使用便会导致骨质疏松;动脉硬化患者的骨组织也容易发生病理变化,表现为骨矿物质含量下降,严重时可产生骨质疏松等。老人的骨头也因此容易出现四个“脆点”,一旦跌倒,脊柱、髋部、桡骨远端(手腕部)、肱骨近端(肩臂交接处)出现脆性骨折的几率最高。髋部骨折对老年人危害极大,致残致死率高。

除上述因素外,体重也是骨质疏松关键因素之一。身体消瘦的老人比肥胖的,骨质疏松风险高。因为瘦人肌肉量不足,身体协调能力差,易发生摔跤,而胖人脂肪多,脂肪中有种物质能转化成雌激素,对骨骼有保护作用。

强壮骨骼要贯穿一生

曾玉红说,30岁之前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对达到峰值骨量非常关键。峰值骨量越高,人体的“骨矿银行”存储越多,以后就能经得住流失,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晚,程度也越轻。因此,要想骨骼强健,不要等中老年骨量下降才开始注意,儿童、青少年时期就要做好预防。此外,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如绝经后的女性、60岁以上男性,应每年或每两年监测骨密度变化。两位专家给出具体建议:

每天补钙,多晒太阳。青少年、中老年人、孕妇、乳母、骨质疏松患者尤其要多补钙。专家建议,每人每天保证喝一杯牛奶,至少要晒太阳20~30分钟;多吃豆制品、绿叶蔬菜、贝壳类水产品、海带、黑芝麻、紫菜等钙含量高的食物;多吃蛋黄、海鱼、鱼肝油、蘑菇类等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物;同时要戒烟、戒酒,少喝碳酸饮料和咖啡。

坚持运动。不论是防跌倒,还是加强钙的沉积,运动都非常有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院研究发现,青春期后的5年是骨骼发育黄金期,十三四岁的男孩每周踢3小时球就能起到增强骨密度的功效,效果远高于游泳和骑自行车等。此外,青少年多打羽毛球和篮球等也有助于骨骼发育。中年人可多进行跳绳、慢跑、有氧体操或游泳。老年人则要有针对性地训练上下肢:多练习负重摆臂快走,做八段锦、太极拳;也可练习靠墙下蹲或仰卧举腿,增加髋关节、下肢力量。

睡个好觉。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对1.1万名平均年龄为63岁的绝经后女性进行研究发现,与睡眠时间较长的同龄人相比,每晚只睡5小时的参试者,全身、髋部、颈部和脊柱四项骨密度指标的得分明显较低,指标值相比同龄人老了一岁。所以,为保护骨骼健康,年轻人尽量不要熬夜,老年人也要保证每晚7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保持身姿。日常活动中要保持正确姿势:站姿要保持耳垂和颈部垂直,肩膀向后伸展,挺腰收腹,避免头部和肩膀前倾;坐姿要挺腰收颈,双脚触地,椅高及膝,不要探头弯腰;睡觉时,床板要加硬褥,腰背伸平直。

情绪乐观。今年9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最新研究发现,人长期处在压力之中,可导致激素代谢紊乱引发骨丢失,焦虑会造成骨质疏松。而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骨量维持。

曾玉红说,骨量低或骨质疏松的人,通常在骨折前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只是出现腰酸、背痛、腿抽筋,从而容易被忽视并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建议大家日常使用亚洲人骨质疏松的自我筛查工具(OSTA)来了解自身骨骼健康。OSTA指数为(体重公斤-年龄)×0.2,指数大于-1表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较低;在-1~-4之间为中风险;指数小于-4为高风险。若出现中高风险,应尽快就医。骨质疏松患者也不要失去信心,只要积极接受药物治疗,可使骨折风险下降70%~90%。

标签: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