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中医的清明养生

中医的清明养生

篇一 : 清明养生

清明是24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其交节日期在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自太阳到达黄经l5°时开始。农历书中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书中亦记载:“ 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俗谚曰:“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时节,气候逐渐转暖。

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 以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天气清澈明朗,冰雪消融,草木萌发,桃李初绽,万物欣欣向荣,清洁明净的春季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到处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此时人们筋骨舒展,五脏六腑润濡,因此宜多到户外运动,如晨运、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运动量。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而晴雨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患上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的多发季节,因而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防止“病从口入”。

清明时节亦是多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复发之时,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发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讲就是指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

同时,此节气中不可对肝脏进补。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益阴,利肝。

宜饮“明前茶”,以起到养肝清头目、化痰除烦渴、提神醒脑的作用。按传统中医养生理论,肝属木,木生火,火为心,而心火在此节气中会过于旺盛,所以这一段时间是高血压的易发期。高血压患者对此要高度重视,尽可能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锻炼方式,饮食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肥胖高血压患者要少吃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相应增加钾的摄入。这一节气宜服用的养生汤品菜肴有红萝卜、竹蔗水、枸杞猪肝粥、胡椒煲猪肚、川芎白芷炖鱼头、韭菜滚狗肚鱼、鲜土茯苓煲猪展、咸菜滚黄沙蚬、猫爪草煲猪瘦肉、桑椹薏米炖白鸽等。

篇二 : 中医的清明养生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同时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清明时节易经卦象为“雷天大壮”: ,与春分时节的卦象相同,寓意也相同,区别仅为前后之分,卦气之厚薄也!春分是这个时期天地阴阳变化的初期表现,到了清明发展为旺盛时期,一年之中的阳气在此时就像人开始进入青少年时期,年轻力壮,活力四射,生机勃勃。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清明养生应“顺时而为”。《黄帝内经》中有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清明节气里的养生应顺从自然,抒发阳气,创造活力,符合清明之意!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尤其应注意葆养阳气。清明时节的阳气大壮对于有慢性疾病的人,有很大的帮助,此时调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长期被疾病困扰的朋友们,打起精神,借助天机,把身体调理好!清明节气养生的重点就是保护阳气:

一、作息提前,运动升阳。

中医认为“动则升阳,静则养阴”,清明节气标志着昼长夜短,阳光明媚,值此生发的季节,人体的末梢血液供应增多,中枢神经得到的养分相应减少,人易犯困,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体缺觉,若贪图懒觉,则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因此要注意起居,宜早睡早起,以迎阳气,走出室外,增加户外活动。清新的气息予人振奋的感受,而不是药物所给与的,最好跳动或抖动身体,让大地的磁场为你纠正失衡的经络,并配以深吸深呼,则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充养脏腑、化生精血的作用。

推荐陈氏太极、击打八关、散步、慢跑等等运动量不太大,不出大汗的活动,还要注意及时补水。

二、广纳大自然的阳气,避免潮湿之气。

清明节气天气转暖,自然界充满着勃勃生机。人们应多晒太阳,阳光可杀灭细菌、病毒,预防骨质疏松;勤开窗通风,尽可能维持室内外气温的平衡,减少强烈的温差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晾晒被褥,避免潮湿,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直接睡地板,避免湿气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避免潮湿之气伤人阳气。

三、足养精神,抒发阳气。

由于冬天日晒较少,人们在室内时间较长,人体阳气内敛,气机的宣发疏畅不够,精神易有压抑之感。春天来临后,自然界除陈布新,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也进入旺盛之机,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清明节自古就是踏青和扫墓时节,举家外出同自然界融为一体,呼吸大自然带来的清新气息,排解冬天郁积之气,使心胸开阔,心情愉悦,更能增强人体正能量,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让人体适应自然的变化,为一年的身心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养神生阳有益,最好的方式是日常可做“嘘字功”调节五脏,使机体气血调和。具体做法:1、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2、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而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3、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吐字;4、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四、防寒保暖,以防风邪。

清明时节以风为主,“风为六淫之首”,所以春风看似温暖拂面,却暗藏杀机。风不仅使人毛孔开启,护卫体表的功能减退,还可携寒带热裹湿,由外入内,另多雨是这一季节的特点,寒暖交替,乍暖还寒,此时人们应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穿衣要“下厚上薄”,下身要保暖,以助养阳气,尤其老年人和有痛经史的女性,更要注意这一点,以防风邪侵袭机体,避免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单衣单鞋;老人小孩却捂过头,捂出汗还不脱衣服,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扶“正”和祛“邪”是此季节预防疾病的关键所在。

中医推荐搓手操 ,即双手合掌,对搓时两手应贴合,以搓得双手发热为度。亦可一手固定不动,另一手对其搓动,再两手上下交替互擦。一般约搓擦1~2分钟整个手掌便会发热,促进“大鱼际”的血液循环,疏通脉穴,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强化面部“三角部位”, 提高鼻腔对“邪”气的防御能力,增加呼吸道抵御感冒病毒侵袭的免疫能力,将风寒之气避之身外。同时对容易患感冒、呼吸道感染的体虚者,平时每天可用黄芪、白术、防风、大枣煎汤代茶;也可在中医师指导下,选用蜂蜜、人参、黄芪、山药、黄精等扶“正气”的药物或食品,对增强体质大有裨益。

五、清明养阳重在养肝。

在五行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立春萌发生长,到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如果肝气过旺就会损伤脾胃,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清明养肝应重在平肝气、养肝阴、去风热、排肝毒,以防夏季发生寒性病变。

在饮食上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护肝生阳”。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可适当进食一些甘温补脾食物,如山药、大枣、姜、蒜、韭菜等有助于激发体内的生发活动,其中韭菜性温,最宜人体阳气,春季常吃可增强脾胃之气;或疏肝理气之品,如陈皮、菊花、桑葚泡水代茶饮,中医认为,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与桑葚同泡茶喝,桑葚有养血柔肝、益肾润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养的效果;可多吃“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芝麻、黑豆、紫菜等,不仅能养肝补肾,还有助提高免疫力,为防病打下基础;饮食要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或“发”物。

冬天因为天气的缘故,人们会减少运动量,体内积累了不少毒素。清明前后气温转暖,应该排毒强身:

1、吃青色的食物。按中医五行理论,“青”色食物可以通达肝气,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缓解情绪作用,帮助肝脏排毒。中医专家推荐青色的橘子或柠檬,连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柠檬水,直接饮用就好。

2、枸杞提升肝脏的耐受性。除了排毒之外,还可提升肝脏抵抗毒素的能力,提升肝脏对毒素的耐受性,达到很好的保肝护肝作用。食用枸杞时以咀嚼着吃最好,每天吃一小把,或泡枸杞茶:枸杞10克,洗净后放杯中,注入沸水,盖上杯盖,待2—3分钟后即可饮用。

六、祛除湿气,预防邪病。

清明时节的天气特点是多雨阴湿,如果身体被水湿之邪侵犯就会阻挡阳气生发,轻者精神疲倦,食欲不佳;重者发烧,四肢凉、身上热等症状,两者都是因为阳气被湿邪阻闭无法升发到体外所致。

湿气乃万恶之邪 ,中医最怕湿邪,湿是最容易渗透的,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因此,清明祛湿、化湿、防湿、除湿,为预防邪病的关键要素。

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中医推荐薏米红小豆粥。配制:薏米50克,红小豆25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薏米红小豆粥具有养血、祛湿,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的作用,适合脾虚湿盛,精神压力大,心气虚者食用。如着凉感冒或体内有寒者,可在薏米红小豆粥中加几片生姜。生姜性温,能温中祛寒,健脾和胃。体质偏寒者,可以加一点温补的桂圆、大枣,它不仅驱散我们体内的湿气,而且带给我们生机与温暖,它特别适合中老年人。

七、清明养生,健脾补肾。

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

清明还是养肾与调理的好时机,以药物补养为例,气为阳,血为阴,清明宜服益气升清之品,如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肠丸等;对于平时怕冷,夜尿较多的阳气虚弱者,服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强肾方。

标签:
, ,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